《三字经》中的“子不教,父之过”,指明了父母对孩子有教育责任;话糙理不糙,即将正式实施的《家庭教育促进法》就是这样一部“革命要革到老子身上”的法律,既是家庭教育优良传统的发扬,更是与时俱进的发展和创新,关乎儿童的健康发展、家庭的幸福和睦,也与国家富强、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息息相关。
为全面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家庭家教家风建设的重要论述,深入贯彻中办、国办《关于加强新时代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工作的意见》和市委办公厅、市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强新时代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工作的实施意见》精神,认真落实家庭教育促进法,助力解决疫情防控期间家庭教育方面的热点难点问题,由北京市关工委、首都师范大学主办,北京家庭教育研究中心承办的2022年度“家庭教育公开课”正式开讲!
法律第二章第十八条明确: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应当树立正确的家庭教育理念,自觉学习家庭教育知识,在孕期和未成年人进入婴幼儿照护服务机构、幼儿园、中小学校等重要时段进行有针对性的学习,掌握科学的家庭教育方法,提高家庭教育的能力。
从一个人出生来到这个世界上就开始了探索与学习,首先是在父母的帮助下学会坐和独立行走。作为父母,如果在孩子出生后进行有意识地学习,那么孩子就会得到更好的家庭教育,否则,家长往往会把教育的责任完全推给了学校和社会,这样的情况下,家庭教育就出现了空缺。
为积极推进《陇南市妇女发展规划》《陇南市儿童发展规划》,进一步弘扬科学精神,大力普及促进妇女儿童和家庭健康保健、科学生活、家庭教育相关科学知识,以及涉及妇女儿童和家庭发展的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帮助广大妇女儿童和家庭提升科学素养和法治素养。
“双减”下的家庭教育 怎样才能让孩子求着学、追着学、喜欢学?“双减”后,书面作业量减少了,不少家长反映,孩子们听到减负就理直气壮地躺平,只完成书面作业就算完成学习任务了,并且还是在家长监督的情况下完成的,如果家长不监督孩子就不按时按质完成。
在教育越来越受到关注的当下,不少家长对于家庭教育却愈发感到焦虑,甚至使家庭教育出现异化现象。从本质上来说,家庭教育与生活教育有着天然的密切联系,当下,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已成社会共识,而回归生活教育的家庭教育才可能走出焦虑,也更健康。
今天,在北京市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措施新闻发布会答记者问环节,北京市委教育工委副书记、市教委新闻发言人李奕对家长提出了三点建议,他希望家长加强和老师的沟通、一起建立协同育人共同体,精准统筹各类资源,确保孩子健康成长。
11月4日,好未来旗下学而思培优正式启动第三届“家庭教育中国行”公益活动,以破解高效学习的“脑密码”为主题,在全国多个城市启动公益课程巡讲,并打造“高效学习ABC法则”系列家庭教育线上公益课程,帮助家长解决家庭教育难题,培养孩子面对未来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