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站在您托起的高山上眺望远方,见繁花灿烂,锦绣万里......”4月2日,清明前夕,重庆医科大学在缙云校区厚德广场举行第十五届“缅怀捐献者,彰显医学心”清明祭拜仪式,医学生代表为遗体捐献者们献上了原创诗歌朗诵与手语操,表达对“大体老师”的由衷敬意。
编者按:世界上有很多人无法看见日出日落,无法看见最爱的人的模样。中国约有400万角膜病致盲患者,角膜移植手术是主要的复明方法。人角膜供体长期匮乏,约90%的角膜盲患者都在黑暗中苦苦等待。2024年6月6日,第29个“全国爱眼日”到来。
“我不知道你是谁,但是我知道你为了谁。你们以无声的‘身传’,超越短暂而获得永恒——以自己的精神和肉体帮助他人更好地生存。”前不久,在苏州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基础医学部的解剖实验室,一场主题为“大爱无疆、生命永恒”的感恩教育活动在这里举行。大体解剖是人体解剖学的重要组成。
一位网友分享:隔 壁 班 的 同 学 遇 到 一 位 只 有 七 岁 的 小 老。师 , 他 们 都 为 小 朋 友 的 天 折 感 到 惜 惜 。小 孩 子 睫 毛 很 长 , 皮 肤 白 白 的 ,有 微 笑的唇 , 看 上 去 就 像 睡 着 了 。
“虽然与您不曾相识,但您的无私奉献给予了我们学习的机会,我们无法感同身受您生前的病苦,但绝不辜负您身后的选择,谢谢您,我的老师!”有一种老师,人们既不知道他们的姓名,也看不到他们的面容,但他们无声地推动了医学的进步。他们是用于医学教育和研究的遗体——“大体老师”。
来源:【湖南日报】三湘都市报·新湖南客户端12月29日讯(全媒体记者 李琪 通讯员 杨丽红 潘爱华)株洲醴陵的邬远洪,不幸患上尿毒症,尽管母亲为他捐了一个肾脏,但仍未能阻止病魔的侵蚀,他的生命停留在了12月22日。今年他32岁。
“我要将遗体捐给母校,用最后的力量推动医学教育与研究的发展。”10月18日凌晨,北京佑安医院妇产科原主任杨虹走完了她64年的人生旅程。在生命的最后时刻,她决定以另一种方式“回到”母校——成为医学生们的“大体老师”。“她是患者心目中的好医生,也是同事眼里的好主任。
长沙晚报掌上长沙3月11日讯(全媒体记者 杨云龙 通讯员 于新树 陈旦 潘爱华)他们,不用言语,不落文字,用躯体做教材,以大爱育良医;他们,是令人动容的“大体老师”,是舍身奉献医学研究的“先行者”;他们,用沉默的躯体,铸就了基础医学教育的高塔。
阳光讯(谢小雅 记者 郑亚雷)10月24日,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部举行2023级解剖学教学开课前工作准备会,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部副主任孟晓军、医学部人才培养处副处长王渊、人体解剖与组织胚胎学系主任周劲松及开课仪式所有任课教师参加了此次会议。
长沙晚报掌上长沙3月29日讯(通讯员 于新树 傅绒 罗宇涛 潘爱华)一方净台,教化默然。在医学生的学习过程中,离不开“大体老师”的无私奉献,他们是伟大的遗体和人体器官捐献者,是值得每一名学子心怀崇敬的无言老师。
来源:【华声在线】华声在线6月30日讯(全媒体记者 李琪 通讯员 杨丽红 潘爱华 曾星怡)深爱育人这份事业,教了一辈子的书,73岁的老教师逝后,选择捐献遗体角膜,成为一名“大体老师”,继续以另外一种方式“育人”。这份大爱与奉献的精神,让人心中无比敬佩。
【来源:东南网】大体老师是医学界对遗体捐赠者的尊称。对医学生而言,他们是一群特殊的老师,没有动作,却带着学生探索人体奥秘;没有表情,却教会学生们爱和仁心;没有言语,却授予学生心存感恩,时刻行善——他们用身躯诠释生命的另一种意义。
三湘都市报·新湖南客户端2月15日讯(全媒体记者 李琪 通讯员 杨丽红 潘爱华)2月9日,农历除夕,家住宁乡市的孙俊宁,没能和家人团聚在一起,他因病离开了这个世界。这个43岁的男子,选择捐献了角膜遗体,为两位眼疾患者,留下了极其珍贵的新年礼物,让人惋惜心痛之余十分感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