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湘都市报·新湖南客户端10月16日讯(全媒体记者 杨斯涵 刘镇东 黄京 通讯员 王轩) 万人合唱《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千名新生连队摆队形献礼,体验忆苦思甜“红军餐”……今日,中南大学学子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献礼党的二十大。
“革命斗争时期,由于敌人封锁,经济困难,红军战士几乎顿顿都是红糙米饭和没有油盐的南瓜汤,淡而无味,难以下咽,但是红军战士凭着坚定的革命意志,走过来那段艰难的革命岁月……”这是驻地红色厨师正在对官兵讲解什么是红军餐、为什么要吃红军餐的场景。
难忘那顿“红军饭”,让英雄的精神永流传 ▪ 中国军网记者 霍雨佳 栾宝玲 朗朗晴空,万里无云。经过几个小时的飞行,飞机终于到达了目标地域。舱门打开,一阵强风灌入,空降兵某部教导员余海龙站上飞机尾门。 “跳!
忆苦思甜,意思是“回忆过去的苦难,回想今天的幸福生活”。可以初步推断,“忆苦思甜”活动,产生于上世纪五十年代,兴盛于六十年代,文革年代成了“阶级斗争” 观念教育的基础内容,七八十年代逐渐淡化,现在还偶尔被人提起。
红网时刻新闻5月16日讯(通讯员 彭瑶 刘晓芳)5月15日中午,渌口区松西子小学开展制作“红军饭”——行走的思政课活动,把校内劳动基地变成思政教育课堂,师生同做“红军饭”,在劳动中感悟红色革命精神。学校创新思政课形式,让劳动教育充满“烟火气”,让思政课堂“活起来”。
初夏时节,一场大雨不期而至,一连战术训练场水流成河、泥泞不堪。听到连队就地开饭的命令后,七班班长、二级上士谭磊把车内早已备好的压缩干粮分发给战友们,狼吞虎咽地吃了起来。 “别浪费,真打起仗来能吃上这东西就不错了。
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记者 唐亚新 “红色移动课堂,真正让党史学习‘动’起来,‘活’起来了。”4月10日12时30分,湘赣边红色专列抵达井冈山火车站。前往井冈山开展“重走井冈路,奋进新征程”党性教育培训的省直统战系统400余名党员,精神焕发地走下专列。
11月4日,湘西州全州离退休干部党建工作推进会暨党组织书记培训班来保靖县开展现场教学活动。州委组织部副部长、州委老干部局局长刘洋,保靖县委书记杨志慧,县委常委、县委办主任龙文斌,县政法委书记王万双出席教学活动。
自4月份以来,在绥宁县瓦屋塘皮叶村今年3月底开办的“红军食堂”成为当地党员干部党史学习教育的打卡地,全县共有2000多名党员干部来到瓦屋塘镇鸡公坡红色教育基地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在红军食堂“忆苦思甜,吃红军饭”,传承红军精神。
记者 陈乃彰 通讯员 许凌云 近日,威海经开区青岛路小学举办“品红军饭,寻长征路,扬红军魂”主题活动。全校1900多名少先队员和老师们同吃“红军饭”。红米饭、南瓜汤,虽然今天的饭菜少油少盐,但队员们品尝的十分投入。
红色文化蕴含着丰富的革命精神和厚重的历史文化内涵,爱国精神又是红色文化的核心和灵魂。红军小学要利用好红色资源,以一种智慧点燃另一种智慧,让每个孩子保持“向上”“向善”的价值追求,这也是当下学校传承红色基因的责任和担当。
来源:人民网-湖南频道皮叶村鸟瞰图。受访单位供图鸡公坡红军烈士陵园。受访单位供图产业基地内中华肾果硕果累累。受访单位供图从湖南绥宁县城驱车70公里,来到红色热土——瓦屋塘镇皮叶村。该村村域面积5.7平方公里,其中林地12973亩、耕地1576.3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