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2日,袁隆平去世消息公布后,CGTN网红李菁菁在个人海外平台发布了这一消息,配文到:“他是杂交水稻之父,他帮助世界各国人民摆脱饥荒,他的杂交水稻遍布中国、越南、印尼、非洲、美国,他的梦想是造福全世界百姓。
肯尼亚籍评论员罗纳德在坦桑尼亚Jamiiforums网站发表署名文章《非洲不会忘记“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回忆了袁隆平为非洲实现粮食自给自足、解决粮食安全问题做出的杰出贡献,并指出随着中国新老农业科技工作者的薪火相传,不断帮助非洲国家发展农业和水稻,总有一天,非洲人也会像中国人一样,把饭碗牢牢地掌握在自己的手里。
题:海外华媒人回忆袁隆平:不愿相信您已离去。8年前,曾作为澳大利亚《大洋日报》记者参加由中国新闻社组织的“行走中国——2013年世界华文媒体高层湖南行”活动的陈贺义,有幸当面采访袁隆平,并以《大洋日报》的名义送给袁院士一幅自己手书的条幅:“让世界告别饥饿的伟人,华人因您而自豪”。
“共和国勋章”获得者,中国研究与发展杂交水稻的开创者和带头人,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湖南省政协原副主席袁隆平,因病医治无效,于2021年5月22日13时07分在长沙逝世,享年91岁。
自5月22日袁隆平离世的消息传出以来,全中国都被悲痛的气氛笼罩,许多国人自发前往袁隆平所在医院、曾经办公室等地送花悼念,汽车集体鸣笛致敬。《纽约时报》报道了题为“袁隆平,一个让人们远离了饥荒的人,于90岁去世。”
有网友直言:这是全世界人民的损失。记者今天从袁隆平同志治丧办公室获悉,“共和国勋章”获得者、“改革先锋”称号获得者、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第六至第十二届全国政协常委、第六至第十一届湖南省政协副主席袁隆平同志,因病医治无效,于2021年5月22日13时07分在长沙逝世,享年91岁。
在袁隆平院士逝世后,他的名字出现在海外媒体的新闻中,外国媒体纷纷发文悼念他的逝世。美联社在报道时表示,袁隆平是一位中国的科学家,他开发了高产水稻品种,帮助养育了全世界的人,报道中说:“他的工作帮助中国在三十年内从‘食物缺乏’到‘食物安全’。”
说实话,袁隆平院士逝世,让全中国人都陷入到了巨大的悲痛中,这几天,每当在视频上看到前来吊唁的人络绎不绝,甚至有远从千里之外的赶过来就为献上一束花时,我由衷地感到袁老带来的不仅仅是“杂交水稻之父”的荣誉,更多的,是我们这个社会对于科学家逐渐的认同感和价值回归的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