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国家大剧院“周一早安曲”准时用音乐为你这周注满活力,本周要赏析的乐曲为芭蕾舞剧《吉赛尔》中的音乐片段,有人说,“《吉赛尔》的音乐很难得,是芭蕾舞音乐中的遗珠”,在5月17日国家大剧院高清影像放映的《吉赛尔》舞剧中你可以完整听到它。
原标题:天交奏响“老柴”经典芭蕾音乐本报讯(记者高丽)昨晚,“柴科夫斯基芭蕾舞剧三部曲交响音乐会”在天津礼堂大剧场精彩上演,国家一级指挥董俊杰执棒天津交响乐团,为观众们重现了“老柴”三部芭蕾音乐的经典之作。图为演出现场。
芭蕾舞剧《天鹅湖》剧照芭蕾舞剧《天鹅湖》是作曲家柴科夫斯基创作的芭蕾三部曲——《天鹅湖》《睡美人》《胡桃夹子》中的第一部,首演于1877年,至今仍是世界各国舞台上久演不衰的经典作品之一,甚至被称为“芭蕾舞的代名词”。
当柴可夫斯基写《天鹅湖》的时候,已是一位职业作曲家了:那时他已写有三部交响曲和三部歌剧,其中之一是《尤金·奥涅金》。1875年莫斯科剧院经理委托柴可夫斯基写一部芭蕾舞曲,报酬是800卢布。柴可夫斯基从1875年8月开始写作,直到1876年4月10日完稿。
作曲家柴科夫斯基一生中虽然只创作了三部芭蕾舞剧——《天鹅湖》《睡美人》《胡桃夹子》,但每部舞剧都精彩动人,对世界芭蕾艺术的发展具有划时代的意义。《胡桃夹子》是柴科夫斯基芭蕾三部曲中的最后一部,也是他晚年最后创作的两部作品之一。
小约翰·施特劳斯可称之为一个旋律大师,任何试图描述这个天才的创造天赋的语言似乎都显苍白,作为一位造诣水平无与伦比的作曲家,他的音乐无比宽广。他为19世纪维也纳圆舞曲的流行作出了巨大的贡献,曾带领乐队访问欧洲各国,使维也纳圆舞曲风靡全欧洲。
首演于1964年9月的中国经典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通过舞蹈演员的精彩演绎,带领群众见证了红色娘子军的光辉历史,传承敢为人先、英勇斗争、不怕牺牲、信念坚定、矢志不渝、忠诚为民、无私奉献为要义的红色娘子军精神。也正是这种精神,如一面旗帜,激励着一代代中国人民前赴后继、接续奋斗。
芭蕾舞,典雅、优美的代名词;芭蕾音乐浅显易懂,节奏性、旋律性极强,美妙动听。如果说芭蕾舞是舞蹈艺术的完美视觉呈现,那么芭蕾舞音乐就是给予了舞蹈以深刻而富有戏剧性张力的灵魂。相信看过芭蕾舞剧的观众,除了会被优雅从容的舞蹈吸引之余,也一定都会沉浸在美妙的配乐当中。
(此处已添加圈子卡片,请到今日头条客户端查看)肖邦《离别曲》其实是他的E大调钢琴练习曲Op.10 No.3的主旋律,由于旋律凄美,故后人称为离别曲(Tristesse)。曲子据说包含了肖邦一段亲密的感情,他曾在弹奏此曲时哭过,也曾叹道我此生再无可能作出这样美丽的旋律了。
《睡美人》是法国作家夏尔·佩罗(Charles Perrault)所著的童话故事。故事最先于1697年出版,其后还有多个改编版本,包括《格林童话》版本。不同版本的睡美人故事,传至世界各地,成为耳熟能详、家喻户晓的童话故事之一。
每次看到芭蕾舞演员,都会内心惊叹:天呐,好轻盈的感觉,脚下像有弹簧一样,这大概就是芭蕾的魅力?地球引力在芭蕾舞演员身上可能只有零点几个G吧在看到90年英皇芭蕾舞剧《春之声圆舞曲》时,更是被惊艳到了!轻盈的舞步,华丽的布景,人爱了爱了,浮生若舞,美不胜收!
柴可夫斯基,一个凭借一己之力,将俄罗斯放上了国际古典乐版图的音乐家。他的音乐带着独有的民族性,深情、真挚、优美。哪怕不怎么听古典乐的人,也一定听到过并且爱上他所写下的辨识度极高的音乐旋律。据不完全统计,柴可夫斯基作为古典乐大家,在国内所拥有着最高的“国民度”,人送昵称“老柴”。
在上期《聆听中国交响——从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音乐说起(上)》中,作曲家杜鸣心和指挥张艺老师独家揭秘了《红色娘子军》音乐创作背后的精彩故事,带大家领略了这部芭蕾史上里程碑式作品的曲折创作过程。本期经典艺术讲堂线上课堂将继续由二位艺术家谈一谈他们对中国交响乐发展的所思所想。
虽然普列文的整个形象与行为都颠覆了英国人对老一辈指挥的概念,但他的作为确实也成功将更多年轻人带入了古典音乐的世界,《经济学人》曾评价普列文:“在一周内吸引的观众比伦敦交响乐团演奏65年吸引的人还要多”,甚至在大街上,就连出租车司机都会对他说: “Hello, Mr. Previe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