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0mm口径巨炮:长43m,高:12m,全重:1350吨。两次世界大战期间,欧洲各国的大型要塞、巨型堡垒装甲越造越厚,出现了地球上最坚固的盾:马奇诺防线:德国投入大量资源制造世界上最锐利的矛——重型大炮。
#妙笔生花创作挑战#? #秋日生活打卡季# ?#金秋心动购房季#正义是否在越来越缩小?这个问题可能让人思考,但今天我们要讨论的是口径的变化。历史上,口径最大的火炮是什么呢?一般人会认为是舰炮,而确实,大和号战列舰上装备的九四式460mm三联装主炮被认为是历史上最大的舰炮。
1941年6月22日,德国撕毁苏德两国之间不得互相侵犯的条约,集结了高达550万人的军队,正式对苏联发动侵略战争。由于此次战争发动的是突袭策略,德国打得苏联措手不及,苏联的军队只能一路战、一路退。直到1942年夏,苏联军队退到顿河东岸,在克里米亚半岛南部的战略要地实行部署。
众所周知,二战中的德国非常喜欢研发不同寻常的重武器,就比如重达188吨的“鼠式”超级重坦!接下来就是试射了,1488吨重的火炮可不是那么好搬运的,为了把它弄到试射场地,还专门制作了3台巨型运输列车用来搬运。
1942年的春天,苏德两军针对克里米亚半岛最大的军事要塞一塞瓦斯托波尔,双方展开了残酷的攻防战。这类永固工事的巨型炮台,装备有双联装305毫米岸防炮,敷设有200至300毫米厚的装甲板,下方还设有3层工事的炮台,德国人用尽普通的炮击和轰炸难以击垮炮台。
基辅战役之后,希特勒的目光开始聚焦于莫斯科,然而在南方集团军群面前还有一个绊脚石,那就是塞瓦斯托波尔,位于克里米亚半岛南端的塞瓦斯波托尔是苏联黑海上最重要的港口,驻扎着苏联的黑海舰队,同时德国占领基辅后,相当一部分苏联部队退守克里米亚半岛,利用历经几百年战事遗留下来的碉堡、隧道、壕沟等战备工事,不仅可以拖住德军南方集团军群,减轻莫斯科方向的压力,另一方面还可以北上乌克兰,在德军南方集团军群背后搞点小动作。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轴心国德国最为人所知的无疑是他们的闪电战战术,这个战术的开展离不开他们所制造的先进武器。不过德国人在二战的时候似乎对于巨炮有着特有的热情,他们在这段时间内制造了多门口径骇人的巨炮,成为了战争史上的奇观。
大明王朝统治时期的红衣大炮,其威力堪称惊人,操作这些大炮的炮手,一个不小心都能被大炮反震而死,可想而知其威力有多么巨大了。但是因为清政府的闭关锁国,导致在军事装备方面的发展,逐渐地被西方列强所淘汰。到了二战时期,德国人发明出了一种需要4000多人围着它转的巨炮!
“多拉”巨炮画作首次实战是在1942年夏天,苏德开战之后,克里米亚半岛上的重镇塞瓦斯托波尔要塞成为阻挡德军进攻路线的一颗钉子,德军海上巡洋舰根本没有办法展开有效攻击,因为经过苏联人的精心部署,塞瓦斯托波尔要塞上也装备有苏联设计的重型火炮,比如赫赫有名的高尔基炮台设置有两门四联装3
这种武器有着悠久的历史,在元朝时期,我们的古人就已经研发出了大炮,那个时候它的名字叫火铳。等到二战时期,工业发展较好的德国发明出一种超级大炮:古斯塔夫炮,它的体型巨大,全长在53米、高度12米,重量达到了恐怖的1500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