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任清华学校教员、物理系教授、教务长等职,1931-1948年,任清华大学校长。寡言君子:1931年12月3日,清华大学迎来了她的第10任校长,这位校长在就职典礼上,留下了中国大学史上最著名的一句话:“所谓大学之大,非有大楼之谓也,乃有大师之谓也。”
北京——清华园梅贻琦(1889.12.29-1962.5.19),字月涵,祖籍江苏武进,祖先于明成祖时由江南迁居北京,后落籍于天津。早年就学于天津南开中学,是“南开先生”张伯苓的得意门生,后留学美国伍斯特理工学院,为第一批庚款留美学生。
作者:徐新梅贻琦(1889—1962),是20世纪中国最伟大的教育家之一,他开创了清华大学的黄金时代,主导了西南联大的教育奇迹,使中国的高等教育昂然跻身世界先进水平,以不同凡响的教育智慧和由贤入圣的人格魅力,奠定了清华大学之自由思想和独立精神的灵魂,被誉为“终身校长”。
他是清华百年历史上的四大哲人之一,另三位是叶企孙、潘光旦、陈寅恪。他们培养的人才如李政道、杨振宁、张守廉、黄昆、屠守锷、邹承鲁、郭永怀、陈芳允、王希季、朱光亚、邓稼先、汪曾祺等,个人学术和学科贡献,在世界范围内领先。
【编者按】杨振宁是一位杰出的物理学家,他因为在宇称不守恒原理的发现上做出了重大贡献,并因此与李政道共同获得了1957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当时年仅35岁。他的工作不仅极大地推进了粒子物理学的发展,还深刻影响了现代物理学的多个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