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信息爆炸的时代,社会议题如同浪潮般涌现,拍打着我们习以为常的认知海岸线,一个关于“体制内大龄剩女”的话题,掀起了舆论的阵阵波澜,将一个长期被忽视的群体推向了讨论的中心,有人认为,她们占据着体制内的稳定资源,却不愿意承担生育责任,不利于国家的人口增长;
讲的是县城体制内女孩结婚难,大龄未婚女性越来越多的情况。早在2019年,江西财经大学副教授欧阳静,在一项针对县域体制内的“剩女”研究中指出县域体制内女青年遭遇的择偶难题,已经成为当下社会的普遍现象,且有愈演愈烈之势。
90后男生,相亲七个体制内女性,失败后的感悟。我出生在一个3线城市的小县城,属于90后,是在机械制造业工作的,月薪1万多块钱,不是太高,我父母是做小生意的,算是白手起家,入行比较晚,没有大富大贵,是中规中矩的小康。
身边有好多二三十的单身女青年,她们工作还算努力,上下班开着车,住在城市里,城里有自己按揭的房子,无论别人怎样开导,她们不会随便找男人并就,据说好多都想找公务员,医生和军人,可女性真的多,可谓在农村找范围还是小。有的家人还是很担心的。
关于剩女的一系列实证研究也认证了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的剩女较多,全国范围内的数据分析也说明了“大城市的剩女多,偏远地区农村的剩男多”。显然,相对于通常意义上的“北上广剩女”,经济落后且偏远小县城所出现的剩女现象似乎超出了我们之前对“剩女”这一群体的界定与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