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烟袅袅,山水相间,田成方、路成行、渠成网……5月24日,走进赤壁市新店镇大湖岭村,1000多亩集中连片的玉米地呈现一幅阡陌纵横的美丽画卷。早些年在新店镇大湖岭村,由于这块地水利条件不好,再加上去年干旱严重,导致土地种植价值低下,农民耕种积极性不高。
为探索“两山”转化模式,推进羊楼洞港小流域综合治理试点工作,赤壁市选取石人泉村一组开展田园综合体试点,探索联农带农富农机制,完成了流域内590亩土地流转和“小田变大田”改造,实施玉米、南瓜、萱草套种模式,带动农民增收致富。
湖北日报客户端讯(通讯员周蜜、昌文)为探索“两山”转化模式,推进羊楼洞港小流域综合治理试点工作,赤壁市选取石人泉村一组开展田园综合体试点,探索联农带农富农机制,完成了流域内590亩土地流转和“小田变大田”改造,实施玉米、南瓜、萱草套种模式,带动农民增收致富。
加强高标准农田建设是巩固提高粮食生产能力,保障粮食安全的关键举措。连日来,赤壁市抢抓农田水利建设黄金期,按照“路相通、渠成网、旱能灌、涝能排”的标准,高效有序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为农田增效、粮食增产增收夯实“耕”基,为乡村振兴增添新动能。
上是葱郁的青山翠竹下有垂钓观光的休闲京广铁路从南至北穿过全村村内还留有草鞋铺工区几千亩良田勾勒美丽乡村图景它就是赤壁市蒲圻街道办事处五洪山村五洪山村位于赤壁市蒲圻街道办事处南部,全村总面积6.7平方公里,耕地近4000亩,林地5000余亩。这里交通便捷,区域优势明显。
近年来,赤壁市充分利用当地良好的农业生产条件,坚持将高标准农田建设与乡村振兴规划、美丽乡村建设、优势产业发展相结合,累计实施高标准农田项目56个,建成面积49.53万亩,进一步补齐农业基础设施短板,增强农田防灾减灾抗灾能力,切实提高耕地质量和综合效益,确保粮食生产稳定、安全。
机械化生产,一体化品质管控。2020年,赤壁市成立了400余个粮食产业合作社,推动农村小户分散传统经营向新型合作化规模化产业化发展转变,解放农业生产力,提升农业生产效率。▲稻香田间飘粮满仓,天下安。赤壁市是湖北省粮食主产县市之一,现有耕地面积62.
“田块平整、道路畅通、水源充足,让我们对种庄稼更有信心了。”6月18日,新店镇龙门桥村村民们看着在细雨中,坚持土地平整作业的赤壁建工集团工作人员,不无高兴地说。龙门桥村是一个传统的农耕村落,土地肥沃,适宜于各种农作物种植。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汪彤 通讯员 孙娟立冬,赤壁市新店镇大湖岭村,刚刚平整好的500多亩土地上,一株株嫩绿的油菜苗破土而出,为冬闲田披上绿装。10余年间,这片地经历两次“身份”转变——从耕地变林地,林地又变回耕地。
3月2日,在赤壁市余家桥乡洪山村的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地,一座4.5米宽的机耕桥在工人们的手中快速“成长”,隔桥相望,正在修建的中心渠像一根长拉链将两边分散的农田聚拢成片。“这片高标准农田即将完工,村民们的积极性还是很高的,着手准备种水稻、香莲,养小龙虾。
来源:【咸宁新闻网】(本报记者 见博 通讯员 徐勇)眼下,赤壁市“旱改水”项目水稻陆续成熟进入收割期。在黄盖湖镇大湾村,昔日撂荒的旱地早已不见踪影,映入眼帘的是散发着浓浓稻香的成片稻田。田间里,四台收割机正在稻田里来回穿梭,一粒粒金黄的稻谷被收入“囊”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