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载自微信公众号【小土大橙子】。一直以来,孤独症\自闭症家庭不止是承受着孩子治疗和干预地压力,更承受着很多外界的不理解以及污名化。这篇是我们的约稿,来自一个孤独症家庭,希望通过这样的视角,消除一些误解,也让更多疑似的情况,能够得到早一些的发现和干预,减少延误。
钱江晚报·小时新闻记者 杨茜晨晨(化名)已经不能称为“来自星星的孩子”,因为他21岁了。3岁时,晨晨在北京被确诊为自闭症。熬过了崩溃,尝过了绝望,作为父亲的吴民(化名),和过去挥别,牵起晨晨的手,陪他度过了一个又一个平凡枯燥的日夜。两年前,小时新闻记者认识了晨晨。
前几日在我们的公益社区内有一位星妈向大家求助,因为孩子的干预效果不佳,看着机构的其他孩子一个个放弃了心里非常着急,不知道该往哪里走:群里热心的星爸星妈们纷纷帮着出谋划策,安抚情绪、避雷提醒、分享干预经验:帮助家长调节心态,保持积极状态科学护航,防止受骗踩雷分享干预经验相信这次听了
我现在才觉醒到轩轩有多少病症已经不重要,重要的是什么呢?原来是他顽强的生命力!一、降生2007年冬月二十八(小寒),阳历1月6日有雾。我来到重庆已经8年了,今天还和往常一样早早地起床上班,过着周而复始的生活。
一开始,王莎以为这又是一场彻底的失败。在16岁女儿确诊重度抑郁症的第4年,她再次把女儿送进了一所封闭式的“心理教育”机构。每月2.5万元的高额费用让她有理由期待,女儿会像机构广告上宣称的那样迎来“完美蜕变”,“摆脱抑郁焦虑情绪”。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 李梦晴 见习记者 王悦“不好意思,我以为我过来了,我以为我很坚强。”3月30日,在接受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采访时,回忆起几年前的事情,袁凌云声音开始颤抖,最后哭了出来,收拾好情绪后,她带着歉意笑了笑。
—— Kepler autism Institution ——在绝望中守护:一个自闭症家庭的七年抗病记录。根据联合国网站上的定义,自闭症是一种在儿童发育早期就出现并且持续终身的精神障碍,其病征包括不正常的社交能力、沟通能力、兴趣和行为模式。
我们这有个小孩,六七岁,爸爸妈妈离婚了!得了自闭症,奶奶看着孩子,也不上学!爸爸在外打工!听说奶奶很狠!经常拿树枝抽他。大声骂他!那他的自闭症是不是更严重呢?我不认识他,只是听说的。妈妈来看他也被他奶奶赶走了。当年是他妈妈犯了错,本来爸爸为了孩子不离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