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些对改革开放不太满意的专家学者,始终用高大上的口号,来解释改革开放前的所有事。当然这些学者这样解释,是从当年的政治正确角度来解说的,至于真正参加过上山下乡的人心里是什么样的感受,上山下乡真正的难言之隐等等,大家一起回避。
1968年7月10日,北京市劳动局下属的安置办公室给市革委会毕业生分配领导小组呈上一份汇报提纲,内中称1966、67、68年城区中学毕业生需要分配的共计25.8万人,其中1966年具备城市户口的中学毕业生有3万2千人需要分配,1967年有10.6万人等待分配,1968年分配人数则高达12万人。
发现看小说也能促进我学习啊,这又是东拉西扯的补习一下在年代小说里,总是听到各种知青下乡的生活和恢复高考这个信息,对于知青这个词,不陌生,知识啊对于知青下乡的原因让我有点意外,跟我想象的差的有点远知青下乡的主要原因是为了解决城市中学毕业生的就业问题,同时也是为了促进农村和边疆地区的
但说TA们是“知识分子”,今天看来有点“名不副实”,因为从一开始,“知青”读的书就不多,而且最早的知青读的书更少——六十年代运动中的那批知青都是中学毕业,甚至有一部分大学毕业,而第一代被称为知青的人,读的书最多的也就中学毕业,而很多人都只是小学毕业。
不过这时候就有人要问了,知识青年不应该在教室里好好学习吗,为什么要来农村种地呢?那么这时候就要提到一名我们所敬爱的毛主席了,靠着上山下乡政策,毛主席成功让我们避免了一场灾难,而上山下乡所带来的好处,甚至持续到了现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