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饽饽,不仅造型各异、栩栩如生,而且历史悠久,寓意吉祥。无论是逢年过节,还是人生中经历的满月、百岁、婚宴、寿宴等场合,我们都会看到它的身影,是山东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花饽饽,美在其天然的材料、自然的工艺和质朴的心境。它不仅是一种文化,更是一代传承。
胶东花饽饽已经有300多年的历史,作为企业文化威海文登的胶东花饽饽是年轻的,但是作为传统面食文化,它又是古老的,已经在漫长的岁月中和祝福,期待,庆贺等情感和信念混合在一起,让我们几乎分不清哪一个是滋味,哪一种是情怀。
于志娜介绍,饽饽面不同于馒头,面要硬点,“干枣剪开备用,面团发至两倍大就可以成型了,面倒出盆揉至光滑,切成一个一个的剂子,小面团揉圆,用手指挑起枣眼插上枣,看室温醒发,一般二十到三十分钟就可以上锅蒸,大火三十分钟就行了。”
齐鲁网·闪电新闻1月26日讯 花饽饽,又称“花馍”“面花”。在胶东半岛地区,过年的时候家家户户都会蒸上大大的花饽饽,寓意蒸蒸日上,红红火火。青岛胶州的九零后女孩迟双双就把花饽饽当成了自己创业项目,翻新花样,改善口感,将花饽饽蒸出了千姿百态,蒸出了秀色可餐。
面食在山东有着独霸天下的地位,而花饽饽则是面食中的“至高境界”。春节将至,鱼台县花饽饽非遗传承人程雅娟迎来了一年中最为忙碌的时刻。做好的花饽饽放入展示台方便售卖走进程雅娟花饽饽制作工坊,仿佛进入了“面食艺术”的奇幻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