伟大的二万五千里长征,其艰难的程度世所罕见,对于男战士来说都是生死考验,更何况是女战士。在中央红军的队伍里,最后有30名女战士到达延安,其中走得最艰难的,还属杨厚珍。杨厚珍这个名字听起来没有康克清、邓颖超等人的响亮,但她的革命经历同样非同一般,因为她是长征队伍中唯一一个小脚女人。
红军女战士周起义(右一)和丈夫李振智双双荣获二级红星功勋荣誉章周起义,原名周其玉,过草地时傅连暲帮她把名字改成了现名,傅医生的意见是,这个名字既好听又红火。但周起义参加红军前,她的经历可跟红火半点不沾边。
长征路上的女战士:邱一涵的革命人生1934年,面对着第5次反围剿失败的现实,中央工农红军不得已只能进行长征以此来为革命保留最后一点火种。工农红军在装备简陋、食物匮乏的艰苦环境下,历经了380多次战斗,共牺牲了营级以上干部400多名。
长征是人类历史上伟大的奇迹。在浩浩荡荡的长征队伍里,活跃着一群红军女战士的身影,她们怀着对共产主义事业坚定的信念,以坚忍不拔的精神和勇往直前的气概,与男同志一样爬雪山,过草地,冒酷暑,趟江河,啖草根,嚼树皮……经受了生与死的考验,她们的故事格外感人,革命精神惊天动地、可歌可泣。
两万五千里长征,关键在于行,其他可以说都是围绕行。除了走路,女性同男性一样,还要面对人类最基本的需求:吃饭、穿衣、睡觉等等。 这些女性她们是如何解决这些问题的呢?遵义红军烈士陵园:红军主题雕像行军速度慢曾引来不满 参加中央红军长征的女性,准备时间并不充裕。
谁都知道红军长征辛苦,但真真切切看到这些真实事迹觉得不可思议。三大主力军从不同地区出发一共约有18.7万人参加,最后剩下不足三分一,也就是53500余人。在这18.7万中有着8000多名女性,生理结构的原因,她们走这段长征路更加艰难辛苦。
在红军长征的队伍中,有一个特殊的群体——女红军。她们与男红军一样要面临频繁的战斗、高强度的行军,她们肩负着照顾伤病员、运输、筹粮、宣传、警卫后方机关等艰巨任务,她们一样要经受疾病、饥饿,以及雪山草地等严酷环境的考验。
1938年元旦,周恩来在设宴招待即将开赴抗日前线的项英、张云逸、周子昆等新四军将领时,把一位身材消瘦,留着齐耳短发的女同志,郑重地介绍给大家说:“这就是李桂红同志,长征中她没有走到延安,但是却走的比我们还要艰难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