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书•艺文志》中保存了六艺、诸子、诗赋、兵书、术数、方技等六略三十八种的分类体系。《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记载:“术数之兴,多在秦汉以后,要其旨,不出乎阴阳五行、生克制化、实皆易之支派,傅以杂说耳。物生有象,象生有数,乘除推阐,务穷造化之源兴,是为数学。星土云物,见于经典,流传妖妄
“辛德勇《汉书》概说”系列共七篇,此为第二篇。说完书名再来谈《汉书》的篇幅。我在前面说《汉书》的篇幅是一百篇,乃是本自班固自己的说法,这也就是前面引述过的“为春秋,考纪、表、志、传,凡百篇”那句话。按理说,这话讲得清清楚楚,不用再做什么解释了吧?
杨朝明中国孔子研究院院长、研究员,博士生导师,现任国际儒学联合会副理事长、中华孔子学会副会长,学术著作主要有《周公事迹研究》《正本清源说孔子》《从文化自知到文化自信》《孔子之道与中国信仰》《论语诠解》《孔子家语通解》等。
中医何以曰“中”?人们多以为:因为中医是中国的医学,与西医相对,故曰中医。其实不然。中医之“中”,有其独特含义,且意蕴颇深;不夸张地讲,弄懂“中”之内涵,既能明了中医之精髓,也能因此领悟中国哲学之要义。
《老子》又称《道德经》,是春秋时道家的代表人物老子的经典著作,在中国学术史上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兹将近年来学习与思考《老子》的札记选取几则,管窥蠹测,以就教于大方之家,尚祈不吝指正。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老子》第二章开头说:“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
“崇儒更化”:西汉时期的文化建设——兼论董仲舒《天人三策》的重要意义作者:刘国民(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文学院教授)每一民族在发生巨变的时代,都会面临文化建设的重要问题,而文化建设是政治建设的基础,二者相互促进,相互发展,从而创造出一个新的时代。前事不忘,后事之师也。
歌谣,是民间文学体裁之一,为人们的口头创作,其特点是贴近生活,直接表达人们的思想感情和意志愿望。《汉书·艺文志》:“自孝武立乐府而采歌谣,於是有代赵之讴,秦楚之风,皆感於哀乐,缘事而发,亦可以观风俗,知薄厚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