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前沿】光明日报北京6月23日电记者袁于飞日前从北京市科委获悉,北京量子信息科学研究院袁之良团队与南京大学物理学院副教授尹华磊合作,近日首次在实验上实现了打破安全码率-距离界限的异步测量设备无关量子密钥分发(也称“模式匹配量子密钥分发”),成功实现508公里光纤量子通信,以及
新京报讯(记者张璐)近日,北京量子信息科学研究院袁之良团队与南京大学尹华磊合作,首次在实验上实现了打破安全码率-距离界限的异步测量设备无关量子密钥分发,成功实现508公里光纤量子通信,以及破纪录的城际密钥率和双光子干涉距离。
近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郭光灿院士团队韩正甫教授及其合作者王双、银振强、何德勇、陈巍等,实现833.8公里光纤量子密钥分发,将安全传输距离世界纪录提升了200余公里,向实现千公里陆基量子保密通信迈出重要一步。
记者6月7日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获悉,该校郭光灿院士团队韩正甫、王双、银振强、陈巍等发现了量子密钥(QKD)发送端调制器件的一种潜在安全性漏洞,并利用该漏洞完成的量子黑客攻击实验表明:当QKD的发送端未对该漏洞进行严格防护时,攻击者有可能利用其获取全部的密钥信息。
近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潘建伟、徐飞虎等与上海微系统所、济南量子技术研究院、哈尔滨工业大学等单位的科研人员合作,通过发展高保真度集成光子学量子态调控、高计数率超导单光子探测等关键技术,首次在国际上实现百兆比特率的实时量子密钥分发,实验结果将此前的成码率纪录提升一个数量级。
中新社合肥3月14日电 (记者 吴兰)中国学者近日通过发展高计数率超导单光子探测等关键技术,首次在国际上实现百兆比特率的实时量子密钥分发。3月14日,该成果在线发表于国际著名学术期刊《自然-光子学》(Nature Photonics)杂志。
科技日报合肥2月5日电 (记者吴长锋)记者5日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获悉,该校潘建伟、陈腾云等与清华大学马雄峰合作,首次在实验上实现了模式匹配量子密钥分发(MP-QKD)。相关研究成果日前发表在《物理评论快报》上。
文章指出,中国快速发展的基于量子的安全通信链路可能有损于美国情报机构,并助其在中美有关太空活动的国际协定中获取战略利益,但基于中国在量子数据安全方面的领先地位,中美在相关基础研究领域的合作将有益于美国了解最新技术。
【科技前沿】 本报合肥3月14日电(记者常河 通讯员王敏)日前,我国科学家通过发展高保真度集成光子学量子态调控、高计数率超导单光子探测等关键技术,在国际上实现百兆比特率的实时量子密钥分发,实验结果将此前的成码率纪录提升一个数量级。
模式匹配量子密钥分发协议示意图 中国科大供图中新网合肥2月6日电 (记者吴兰)记者6日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获悉,该校潘建伟、陈腾云等与清华大学马雄峰合作,首次在实验上实现了模式匹配量子密钥分发,对未来量子通信网络构建具有重要意义。
近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潘建伟、张强等与济南量子技术研究院王向斌、刘洋等合作,实现了一套融合量子密钥分发和光纤振动传感的实验系统,在完成光纤双场量子密钥分发的同时,实现了658公里远距离光纤传感,定位精度达到1公里,大幅突破了传统光纤振动传感技术距离难以超过100公里的限制。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潘建伟和张强等与清华大学王向斌、济南量子技术研究院刘洋、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尤立星与张伟君等合作,通过发展低串扰相位参考信号控制、极低噪声单光子探测器等技术,实现了光纤中1002公里点对点远距离量子密钥分发,不仅创下了光纤无中继量子密钥分发距离的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