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日子忙于写一本长篇连载,因此没有时间再写这些江湖之事,偶尔写写,也多是些明清以及民国时期的奇闻、奇事、奇案等等,这些系列写了也要将近百余篇了,其中良莠不齐,看心情和身体疲惫度而写,心情好,又不累,写的也精致些,反之则一塌糊涂,不过文笔纵使再粗糙,也能让各位看明白。
清末民国时期,由于东北一直处在战乱之中,社会动荡,民生凋零。俗话说:“好吃不如饺子,好玩不如嫂子~”咳咳,不好意思,走错片场了,俗话说“干一行,爱一行”,干得多了竞争就多,业务能力就得提升,行业的规则要制定,而且本来就是歪门邪道,所以这就导致行话的产生,体现了行业的隐秘性和专业性。
众所周知江湖上各行各业都有自己的黑话,又称作切口,也叫春点、寸点、唇点。许多的帮派都创作出一套复杂的切口体系,有些是方言。比如在《林海雪原》中写到杨子荣进威虎山时,记载了很多东北黑话。像“蘑菇溜哪路?什么价?”“天王盖地虎,宝塔镇河妖”。
假设你正在吃着火锅唱着歌,忽然间赶了一把时髦,直接穿越到了民国十四年的东北,地界大约是怀德一带。当然了,你作为一个搬垛,需要重点注意数字黑话,毕竟这是你独有的专业术语:一是留,二是月,三是江,四是者,五是中,六是神,七是星,八是张,九是阳,十是足,百是配,千是梗,万是汪。
民国时期的东北土匪,也有一些趣事,咱们就从“入绺”说起吧。东北的土匪团伙俗称绺子,入了绺子也就是当了土匪。这篇文章,先从一个绰号“双镖”的土匪说起吧。双镖本姓李,双阳县(现长春市双阳区)人,大地主家的少爷。他家可是大户,光是房基地就有30垧,老有钱了。
火热的革命年代,经典的八大样板戏,如沙家浜,红灯照,智取威虎山,奇袭白虎团,龙江颂等相信老同们记忆犹新,耳熟能详,但90后,零零后也许还闻所未闻,今天就把智取威虎山,也叫林海雪原中孤胆英雄杨子荣打虎上山,与土匪头子坐山雕的一段对白整理如下,东北黑话及含义,整理不易,十分有趣,请先关注作者,便于点赞收藏,
话说,现在人人都说《智取威虎山》里有许多江湖黑话,可道上的,自然不会说“黑话”二字,当年您要是看多了武侠小说,自是知道金庸笔下把它写作“切口”,比如《鹿鼎记》里,韦小宝进天地会,陈近南便告诉他:“地振高冈,一派溪山千古秀”与“门朝大海,三河合水万年流”。
吐春聊典 人们都知道胡子都要讲黑话。在绺子内部,把说黑话称为——吐春聊典。 黑话的来源首先是来自各个行帮的切口、行话,再有就是为了保密起见对生活中各类事物的曲解描述,另外一部分就是胡子们为了接头联络自行规定的暗语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