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言:“路透社15日报道说,在欧盟市场上,中国制造商正越来越多地向德国制造商发起冲击,“中国制造”崛起正在给德企带来危机感,尤其是在德国处于领先地位的先进工业产品领域,德国《商报》将这一发现描述为「尤具爆炸性」。”
近一段时间,“工业4.0” 这个由德国政府于2013年提出的概念,频频在汽车业被提起。工业4.0虽然推出历经1年,但德国知识界对其讨论整整进行了10年。这桩彻头彻尾的由联邦政府推动的务虚项目,却得到联邦教研部与联邦经济技术部高达2亿欧元的资助金额。与此同时,中国版的“工业4.
为寻求中德中型企业合作共赢的契机,就中德中型制造企业的发展现状和异同进行深入地互动交流,在4月6日上海微技术国际合作中心(SIMTAC)与IC咖啡联合主办了工业4.0中德交流会。会上德国“工业4.0”代表性领军人物与中国企业进行零距离的交流,助力中国企业向工业4.0进行产业升级。
2014年,由工信部牵头,会同国家发改委、科技部、财政部、质检总局、工程院等20多个国务院有关部门,组织50多名院士、100多位专家来编制《中国制造2025》规划,加快从制造大国转向制造强国的顶层设计,提出了制造强国建设三个十年“三步走”的战略。
【声明:本文内容均引用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文|科普硬核官编辑|科普硬核官江湖上,曾经有个传说,叫“中国制造2025”。如今,这传说似乎成了绝唱,江湖上再无人提起。有人说,这计划夭折了,胎死腹中;有人说,它完成了历史使命,功成身退。真相究竟如何?
在陕西西安举行的一场机器人竞赛中,参赛的孩子围观中科院自动化研究所智能机器人进行的表演。 中国青年网记者 李正穹 摄中国青年网北京5月23日电(实习记者 杜美辰) 日前,经李克强总理签批,国务院印发《中国制造2025》,部署全面推进实施制造强国战略。
阅读此文之前,辛苦点击右上角的“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与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美国对中国的重视程度,达到了前所未有的地步。在经济上美国对数千种中国产品加征关税,在科技上不允许西方先进企业向中国出口产品。
中国已成为世界制造业大国,最突出优势是处于全球产业链中游,高铁 核电、汽车等一大批产业和装备处于国际先进水平。 值得一提的是,从工业体系来讲,中国是全世界工业门类最为齐全的国家,独一无二,全球没有任何一个国家可以同中国媲美。为什么?
中国国家统计局10月31日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中国10月份制造业活动在时隔6个月后重回了所谓“扩张区间”,这绝对是给政策制定者们打了一剂强心针,中国的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在10月上升至50.1,高于了9月的49.8,是自今年5月以来首次回到荣枯线以上。
参考消息网11月18日报道瑞士《新苏黎世报》网站11月13日刊登题为《德国经济学家乌尔丽克·马尔门迪尔:“我们逐渐失去中国这个出口市场”》的专访,记者是雷内·赫尔奇。经济学家乌尔丽克·马尔门迪尔说,中国已成为德国优质产品的竞争对手。
日本机器人战略的失败让人深思,中国在机器人领域的实力被高估,日本的研发投入不足,错失良机。关于机器人,我们最先想到的国家肯定是日本,因为日本在机器人的发展上走在了全世界的前列,无论是在生活中还是在工业生产中,日本的机器人都占据着重要的位置。
#长文创作激励计划#“无论是汽车、机械还是化工产品:中国制造商在全球市场上正在给德国制造带来越来越大的竞争压力。”德国商报研究所(HRI) 本周公布的一份研究报告指出,计算数据显示,在重要领域,中国企业在全球市场上已经赶上或已经超越了德国竞争对手。
周家兵与某些外资企业陆续撤出中国不同,德国企业正在加速布局中国,还有不少德资集团来中国深度调研投资环境,如德国大众、拜耳、巴斯夫、德固赛等企业。巴斯夫在中国广东湛江投资百亿美元,打造一体化化工基地,这是该集团迄今为止在海外最大的投资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