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华文化的诸多宝库中,有很多的名词代称,它们大多指的是一些其他的或者与之相近的事物,比如说平民被称为布衣,土匪被称为响马。土匪在很多人眼里是烧杀劫色,无恶不作的角色,他们败坏社会秩序,是官府追击的对象。
众所周知,中国地大物博,各地风土人情各有特色,每个地方都出过搅动历史大势的风云人物,也出过为祸一方的悍匪盗贼。随着朝代更迭、时间流逝,在锣鼓震天的声响中,历史大戏从未落幕。各方英雄豪杰、土匪强盗轮番上台,你方唱罢我登场,好不热闹。
黄巢在淄州的落脚地不是客栈也不是驿站,而是山寨,具体来说是黑铁山山寨,当然实际上也算不上山寨,因为黑铁山是淄青镇的官营铁矿,只不过铁矿除了矿监是朝廷的派员,从矿工到监工,从洒扫的仆妇到站岗的团丁全部都是黑铁山山寨的“山匪”。
俗语:“山东出响马,河南出蹚将”,其中有何渊源呢?中国是个有着深厚底蕴的国度,在华夏五千年的发展进程中,创造了灿烂的古代文化。然而,阅尽史海,不禁感慨万千:这历史车轮滚滚向前,而推动车轮的不正是普通百姓?可他们却最终成了浩瀚尘埃中的一缕青烟罢了,无名无姓,了无痕迹。
山东自古出响马,自隋朝出了个大名鼎鼎的山东响马秦叔宝之后,山东响马就名扬天下,响马盛况经久不衰。山东本是京杭大运河的必经之地,整个运河贯通了整个山东,也是连接了全国八省的水路商贸中枢,因运河浅阻,水运航道不得不改为陆路,使得山东陆路的商贸渐渐繁荣。
东北土匪叫胡子与地缘有关,东北的土匪多聚藏在深山老林,为的是防止政府和地方武装清剿,隔段时间出来打家劫舍一番,然后又在老巢挥霍,时间一长胡子长得长了,又没有时间打理,自然就都长着乱糟糟的长胡子 ,所以就有了“胡子”一说。
以1923年七八月间为例,山东各地有40多个县,同时向山东督军田中玉和省府告急,请求派兵剿匪。 1940年3月,刘黑七第三次投降日军,此后多次配合日军,进攻八路军和蒙山根据地,捕杀抗属,建立伪政权,手段毒辣残酷。
因为清朝闯关东的人潮中,便有许多的山东人,所以东北土匪的崛起其实是随着闯关东而进入爆发期,人口的暴涨,清挺统洽的腐败再加上东北自然条件的适合提供了土壤,其中最著名的来自于山东的土匪便是大名鼎鼎的座山雕,座山雕的本名叫张乐山,是山东人,家里兄弟七人,他排行老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