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现在这个发达的时代,娱乐盛行,明星们也成为了大家茶余饭后的谈资。作为最新一代的潮流时尚的领先人,青少年绝对可以担此重任,也是明星们强有力的市场支撑和资本来源。孩子对于明星们那些莫须有的感情和狂热的痴迷也让很多人无法理解。
本文为原创,如需转载请注明来源。我不知道你是何时开始追星的,在我的印象里,真正开启追星生涯是从初中开始,那时满大街流行的一首“心太软”,唱的那种温情从心底开始融化,也就在那一刻,喜欢上了那个叫“任贤齐”的大男孩。
每一代人都会有自己的偶像,正值青春期的中学生,偶像崇拜意识很浓厚,已经在很大程度上左右着他们的学习、生活等日常行为,甚至更深层次地涉及到他们的心理发展、品格建立、学习动力和人生观的形成等方面。对强者的崇拜,是孩子成长的需要。
孩子进入青春期,最典型的表现之一就是追星,我的女儿也不例外。我认为孩子追星不可怕,可怕的是家长错误围追堵截会给孩子带来伤害,甚至会筑成家长和孩子之间难以逾越的鸿沟,那便得不偿失。当女儿喜欢明星组合TFBOYS(成员是三个小男孩)时,我尝试着陪女儿一起追星,算是疯狂配合吧!呵呵。
一、正确看待孩子追星。崇拜偶像,是孩子成长过程中必然出现的现象。要求青少年放弃偶像崇拜是不现实的。大多数孩子的追星举动往往是将喜欢的明星的照片贴在床头,听明星的CD碟片,偶尔参加明星的演唱会,搜集明星的一些生活资料„„如果孩子的追星行为仅限于这些,父母就不应横加干涉。
老师:您好!我是一位初三女孩的家长。最近,我孩子沉迷于追星。她喜欢某个偶像组合,收集了大量的海报、照片以及相关信息,有时还会购买印有偶像图像的卡片、勋章及偶像代言的产品。假期她去看展演,购买偶像签名小说等,花了不少钱。初三学习任务越来越重了,她却兴致不减。
●杨海清说到“追星”,身为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崇拜政界明星、科学家或卓有成就的企业家,而不希望他们崇拜歌星、影星、球星,但似乎这些具有青春偶像气息的荧屏热点人物对孩子更具有吸引力。偶像不同,但崇拜、喜爱偶像的心却是相同的。
“追星”现象在青少年中非常普遍,其行为看似简单,却有着奇妙的心理学意义。 一个孩子在小的时候,最喜欢、最崇拜的人是父母,并且和父母结成非常牢固的亲密关系。孩子依赖父母,父母也在孩子那里释放爱心和保护欲,由此得到自我肯定的力量和强大感。
过中秋的时候,会跟娃一起背诵苏轼的“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蝉娟”;当深秋逛荷池时,跟娃一起念“荷尽已无擎雨盖”,当吃红烧肉的时候,我会告诉娃这也叫东坡肉, 当走在西湖“苏堤”的时候,会给娃讲苏堤的由来......
有少数妈妈会跟孩子一起追星,但大多数妈妈担心追星影响学习,担心某些明星不良经历对孩子有所影响,而且也质疑明星主演的这些偶像剧是否适合孩子观看。为防止孩子追星,一些妈妈想了不少办法:没收手机、关闭电视、少给零用钱。但孩子却借钱追星,只是买了海报不敢拿回家,让同学代收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