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昔底德路标》,任军锋 编,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22年4月。修昔底德的研究者们大多倾向于认为,修昔底德很可能是挑选了这一历史场景而精心编撰了这篇对话,集中反映了他对雅典霸权主义的思考和批评:雅典人说:“在人类的话语中,对于正义的考虑仅在力量对等的情况下适用。
我们对修昔底德的生平所知不多,可以确定的是,这位生活在公元前5世纪后期到公元前4世纪初期的雅典人曾经出任过雅典的将军,在军事行动中没有取得彪炳史册的战功,所撰写的《伯罗奔尼撒战争史》却成为人类文明史上的经典著作。
《英德对抗的兴起,1860-1914》,[英]保罗·M.肯尼迪著,王萍、李高峰、胡二杰等译,王萍、崔建树校,商务印书馆2022年11月出版,832页,260.00元“使得战争无可避免的原因,是雅典日益壮大的力量,还有这种力量在斯巴达造成的恐惧。
“‘修昔底德陷阱’并非必然,宽广的地球完全容得下中美各自发展、共同繁荣。”10月9日下午,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人民大会堂会见美国国会参议院多数党领袖舒默一行时指出,中美共同利益远远大于分歧,中美各自取得成功对彼此是机遇而非挑战。
元前5世纪古希腊历史学家修昔底德在他的著作《伯罗奔尼撒战争史》之中提出了一个著名的理论——“修昔底德陷阱”。简单来说,就是在国际关系之中,现有的统治霸主级别国家,一定会遇到新生国家的挑战,而新生国家在自己的国力上升期,也一定会面临打到原来霸主的任务,不然将无法继续发展。
■ 叶国静俄罗斯诗人奥西普·曼德尔施塔姆说过:“历史的目的就是把时间收集到一起,从而所有的人都在对时间的同一探求和征服中成为兄弟和伙伴。”而图书就是那个收集时间的容器。截取一个时间片段,从历史深处打捞出这个时间片段上的人物与事件,与我们相遇。
有一种说法,认为色诺芬提出了“谁能控制海洋,谁就能控制世界”这一论断。色诺芬与希罗多德、修昔底德并称古希腊三大史学家。雅典出生的色诺芬是苏格拉底的弟子。著有《远征记》《希腊史》(修昔底德《伯罗奔尼撒战争史》之续编)、《拉西第梦的政制》《雅典的收入》以及《回忆苏格拉底》等。
《朦胧的镜子》,[美]杜润德著,丁波、丁慧添译,商务印书馆2023年,256页,69.00元1890年,沙畹法译《封禅书》出版,至今已有一百三十余年,恰合乎《史记》一百三十卷的结构。在这一百三十年间,海外学界不乏对司马迁《史记》的研究,涵盖翻译、文献学、史学、文学各方面。
《古希腊思想通识课:修昔底德篇》,张新刚 著,浦睿文化丨湖南人民出版社2023年3月版。关于修昔底德的《伯罗奔尼撒战争史》,学界已经有很多的解读视角,国际关系的、政治哲学的、历史的、叙事学的等等,每种进路都有非常杰出的研究。但有一个角度,已有的研究似乎着墨不多,就是代际视角。
《哲学的生活方式》,[法] 皮埃尔·阿多著,姜丹丹译,上海译文出版社2023年5月版,321页,68.00元何谓“哲学”?“哲学”是否仅仅意味着许多难以理解的术语、概念,抑或是复杂而抽象的逻辑分析?“哲学”有何现实意义,与我们的生活本身又有何关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