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如说康熙皇帝,你既然喜欢老四胤禛,你早点让人家上位嘛,那就不会有九子夺嫡了嘛,但是大家忽略了一个事,那就是权力对人的改变,一朝权在手,那是希望自己长生不老,不到死那天是不想把这个权柄子放下的,当然也有的皇帝考虑的是,我如果把这个权利让出去,恐怕不只让皇帝位子这么简单,我这个生命都得受威胁,所以400多个皇帝很少出现太上皇,大部分皇帝那真是兢兢业业,干到自己嗝屁那一天,然而我国历史上,出现了那么几个太上皇,当然大部分都是被迫的,有一个朝代却很有意思,开国之初连续出现了三位太上皇,哪个朝代呢?
赵昚为岳飞平反,这实际是对养父赵构决策的否定,如果赵构已经去世,为了抗金大业鼓舞人心,一定程度上还可以理解,但在历史上,赵构56岁退位,一直活到81岁,做了25年的太上皇,1162年时还能活蹦乱跳,而且赵构刚刚退位,并未完全丢掉权力。
说起宋高宗赵构,很容易就让人联想起岳飞和秦桧这对千古忠奸典范的冤家对头,想起丧权辱国、苟且偷生、自私自利等负面评价,想起南宋152年间的种种内忧外患、不思进取、苟且偏安等弊政皆因他而始…就像甭管初衷如何秦桧在靖康之变前也曾是个激进的主战派一样,赵构也不是生来就是个昏君。
#岳飞为何在胜利在望时被召回?#史书记载着岳飞被秦桧陷害,当岳飞正要带领岳家军收复北方河山的时候。南宋朝皇帝赵构连续下达了十二道金牌将岳飞从前线喊回来,然后关押在天牢,秦桧用“莫须有”的罪名将岳飞处死。其实真正要搞掉岳飞的是南宋的整个统治阶层,秦桧只不是被推倒台前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