角马这种常年都生活在非洲大草原上的动物,第一次出现在了伦敦的魔法世界里。它的发现还要源自于1842年的时候,英国的自然学家威廉·约翰·伯歇尔在深入非洲大陆的时候首次发现了这种像马又像牛的奇特生物,并且给它命名为了斑纹角马。
野狗们向一头体型足有自己两倍大的角马发动袭击。在成功咬住对手的大鼻子后,一条野狗将这头可怜的角马从其所在角马群里拖走。这头角马虽然拼命挣扎,但仍然被拽到了野狗群中,很快就倒地成了后者的美餐。野狗和大家熟悉的鬣狗长的很像,但身材要小得多。它们最擅长的就是捕捉比自己大得多的猎物。
鬣狗,一提到这个家伙,我们就想到了它们的阴险。它们喜欢集体捕猎,以多欺少,一般遇到角马,野牛,羚羊等等,一群一起上。最常用的伎俩就是“掏肛大法”,即咬住猎物的屁股,肛门等等部位,咬破之后,再把里面的肠子,内脏拖出来吃掉,这样不到几秒钟,猎物就倒下了,就可以慢慢活吃!
虽然动物世界的生存竞争很激烈,但亲眼看一个怀孕的角马被当场剖腹吃掉还是很震惊的。两个鬣狗紧紧跟在这只角马后面,它们很聪明也很残忍,直接瞄准角马的肚子咬,很快就咬了一个洞,角马肚子里的胎儿直接被叼走,可怜的母角马毫无还手之力。
一匹角马躺在了草地上,并且背后全部都是鲜血,看着是刚才被别的动物撕咬过,此时的它已经没办法站起来,更别说逃跑了!而就在这个时候,远方,好像来了两只动物,这是什么动物呢?食草动物还没事,如果是食肉动物,那么角马就悲剧了!
每年6月份开始,坦桑尼亚大草原的草逐渐被消耗完毕,于是,草原上的动物就开启了长达3个多月,距离3000公里的大迁徙,一共有200多万只动物参与这场盛大的迁徙,其中仅角马就占了一多半,角马的迁徙数量通常能达到150万只。
在我国民间有着“牛头马面”的传说,它们来自地府,并担任要职,牛头又名阿旁,在《五苦章句经》对它的形象进行的描述,有着牛头人手,双脚为牛蹄,力气巨大,并持有钢铁钗,平时主要负责将有罪之人带到阎罗王面前,根据《铁城泥犁经》中的记载来看,牛头主要负责把在凡间不孝、不信因果的暴徒,送到阎罗天子面前,向它禀告此罪人的罪行。
角马一家三口到野外散步,顺便教刚出生不久的小角马传授生存技巧,想不到遇到了一群野狗。这群野狗处于极度饥饿状态,但由于各子小,不可能吃得了膘壮的角马爸妈。这个时候,小角马成为了野狗们的目标。为了尽快捕食小角马,野狗分两拨,分别攻击两个大角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