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历的腊月二十三日为汉族传统节日祭灶节,又称“小年”。这天晚上家家户户都在举行“祭灶神”的仪式,送灶王升天。民间有句俗话说“腊月二十三,打发灶爷上了天。”年俗插画“祭灶神”百姓家的祭灶仪式(摄影周春甲)那么为什么家家户户都要举行祭灶仪式?这个风俗是怎么来的?各地有什么不一样呢?
腊月二十三快到了,在民间腊月二十三可是个重要的日子。在民间,腊月二十三是祭拜灶王爷的传统节日。民间传说,灶王爷是传统文化中驻守家宅的神明,在每年的腊月二十三要把这一家人的所作所为去上天庭汇报,这一家人是被赐福还是被责罚,就看腊月二十三灶王爷上天汇报的结果了。
在很多地方腊月二十三就是小年,在这天人们会祭灶,收拾房间打扫屋子,将家里收拾得干干净净准备过年。那么您知道腊月二十三的民俗都有哪些吗,且听我慢慢道来……小年的主要民俗就是祭灶。祭灶就是祭祀灶神,并送灶神上天。因祭灶是在晚上进行的,所以小年也称“小年夜”。
明天就是腊月二十三了,在民间也称为过小年,是扫尘迎新,祭灶送灶神的日子,关于小年是那一天一直有着不同的说法,有的说腊月二十三,有的说腊月二十四,还有的认为是腊月二十五,其实传统的小年是腊月二十四,在清朝中后期,帝王家会在腊月二十三举行祭天大典,为了“节省开支”,顺便把灶王爷也给拜了,后来民间纷纷效仿,所以北方地区在腊月二十三提前一天过了小年,而南方大部分地区仍然保持了腊月二十四过小年的传统。
小年祭灶,灶王夸好,上书玉帝,赐你吉运。腊月二十三,中国北方地区的小年,通常南方的小年要迟一天,时间虽然不太一样,但民俗活动基本都是相同的,祭灶就是过小年的重头戏,这项民俗活动已流传千年,寄托了辞旧迎新,迎祥纳福的美好愿望。祭灶的传统源远流长,源于古人拜火习俗。
今天腊月二十三,是腊月里一个较为特别的日子,因为这一天不仅是小年还是民间送灶王爷的时间。不过最初的祭灶应当是在腊月二十四,晋朝的《风土记》就有这样的记载:“腊月二十四日夜,祀灶,谓灶神翌日上天,白一岁事,故先一日祀之。”
小年,中国传统的民俗节日,通常北方地区腊月二十三过小年,南方大部分地区还是按照古已有之的传统,在腊月二十四过小年,虽然小年的时间南北不相同,但过小年的传统民俗基本都是一样的,都要进行“祭灶”“扫尘”等活动,尤其是祭祀灶王爷,是过小年必不可少的古老传统。
小年,中国的传统节日,各地过小年的日子不太一样,通常北方是腊月二十三过小年,而南方要迟一天,通常到腊月二十四才开始过小年,但民俗活动基本是一样的,主要是“祭灶”和“扫尘”,这项民俗活动在我国民间已经流传数千年,表达了大家辞旧迎新,迎祥纳福的美好愿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