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里斯托弗 · 诺兰的电影,向来都是以烧脑著称的,比如之前的《记忆碎片》《盗梦空间》《敦刻尔克》,尤其是《信条》,没有哪一部会老老实实地按照时间线的顺序给你讲故事,他喜欢在叙事结构上玩花活,所以,诺兰的片子往往不是那么好看懂。
这个起因如今很多人都已经知道:1939年8月2日,以爱因斯坦为首的科学家们给总统罗斯福写了一封言辞恳切的信,希望总统下令全力研制核武器——德国人已经在海森堡的主持下率先开始了工作,如果这种超级炸弹掌握在泯灭人性的纳粹手里,那将是谁也不敢想象的一种结局。
7月21日,由诺兰导演的电影《奥本海默》在北美上映,而我们这边也将引入这部电影。罗伯特·奥本海默是一位美国理论物理学家,被誉为“原子弹之父”,因为他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领导了曼哈顿计划,研制出了用于轰炸广岛和长崎的首批核武器。
克里斯托弗 · 诺兰的电影,向来都是以烧脑著称的,比如之前的《记忆碎片》《盗梦空间》《敦刻尔克》,尤其是《信条》,没有哪一部会老老实实地按照时间线的顺序给你讲故事,他喜欢在叙事结构上玩花活,所以,诺兰的片子往往不是那么好看懂。
1945年7月16日5时29分45秒,历史上的首枚原子弹在阿拉莫戈多沙漠上爆炸。他似乎紧张到了极点。他神色恍惚,一言不发,直到反射在沙子上的光照亮了他的脸,那种奇妙的表情才渐渐消失,代之如释重负的轻松。
他是美国的原子弹之父,是“曼哈顿计划”的领导者,没有他,原子弹的研制成功推后是大概率的事情,日本也不会那么早投降,而死去的人一定会增加很多倍。她是美国共产党员,也曾经是奥本海默最爱的人,只是阴差阳错,两人有缘无分。他叫奥本海默,著名的科学家。她叫琼.塔特洛克。
这是1948年4月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州波科诺山的一个庄园度假酒店举行的会议,有28位精英物理学家参加,对比谢尔特岛会议,有增有减,增加的比较重要的人物是玻尔和狄拉克,其余人中,无与伦比的费曼和天才的施温格仍然在场,应该是这次会议的主角。
世界各国核弹之父,这是一个充满传奇色彩的群体,智慧和对国家绝对的爱,才配得上这个至高无比的荣誉。美国原子弹之父-罗伯特·奥本海默:出生于美国纽约一个富有的德裔犹太人家庭,年仅23岁获得德国哥廷根大学物理学博士学位。
在我们小时候的书本上,都是这样说犹太人的,说他们聪明,会做生意,还很有钱。在正统文化领域,向来讲究人人生而平等,没有种族优劣之分,但犹太族,这个全球只有2500万人的民族,实实在在的表现出了比其他民族,出现了更多的优秀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