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7日,在央视新闻频道,一条重庆棒棒靠扛货在市中心“扛”出一套房的新闻,涌上热搜。虽说小时候,她家庭条件比我家差,但是她读书聪明,也一直非常用功,大学比我考得好,还没毕业就CMA、CPA 各项证件到手。
看过一份重庆外来务工人员的初步统计,从事力工重庆俗称棒棒这个细分行业的,最高峰时有超过十万人在大重庆务工,其中大概20%左右来自重庆本地主要是远郊区县,50%左右来自四川省主要是川东片区临近重庆的地市,20%来自云贵两省,剩下其他区域大概占比10%。
红星新闻记者丨李毅达主编丨蓝婧2010年摄影师许康平拍下了冉光辉在朝天门梯坎上工作时的照片:彼时他打着赤膊,右手牵着只有3岁的儿子,左手把货扛在背上,嘴上还叼着一根香烟。这张照片很快走红网络,有人说他“肩上扛着家庭,嘴上叼着自己,手上牵着未来”。
多年以前四川电视台拍了一部电视连续剧叫《幸福的耙耳朵》,里面讲了一群耙耳朵的欢喜故事,耙哥、王宝器、天菜弄、眼镜儿,一群可爱的人儿带给我们许多欢乐,确实这部电视剧也将川渝两地的特色物质文化“耙耳朵文化”推向了全国观众的荧屏。
“棒棒军”对现在很多人来说是一个新奇的词汇,但在上世纪的重庆,棒棒军却是一个家喻户晓的职业。几十年前的重庆街头,总会有大量的棒棒军在沿街揽活,这些棒棒军大都是个体户,想要有活干就需要自己蹲守在街头去寻找客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