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不是每天都感觉很累,一回到家就想躺在床上,懒得动有时甚至都懒的说话,平时手脚还总是冰凉凉,脸色也发黄?其实出现这些情况,并不是你懒。而是体内气血不足了!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黄帝内经》中说:“血气者,人之神,不可不谨养”。
气血不足,百病缠身,今天给大家说一个大补方,可以调和阴阳,大补气血,不给疾病留机会。人上了年纪之后睡眠减少,视力变差,胃口不好,体力和免疫力下降,干什么都没力气,小病不断,白内障、骨质疏松、心脑血管疾病纷纷找上门,身上没有一块好地方…
海报新闻记者 孙淼 济南报道《黄帝内经》中记载:“女子五七,阳明脉衰,面始焦、发始堕。”意思是女子到了35岁左右时,阳明脉就开始出现了衰老的迹象,面始焦,脸上已经没有以往的光泽了;发始堕,开始出现脱发等表现。
《黄帝内经》有云:“人之所有者,血与气耳。”气血是生命的根本,其他的东西都是围绕着气血而运行的。中医认为,白天属阳,是工作、活动、消耗精力的时间;晚上属阴,主要任务就是修养生息,养气血重要的一个办法就是睡眠。01 早睡胜过补药夜晚之于人体就相当于冬季之于自然。
《黄帝内经》中说:“人之所有者,血与气耳。”气血是生命的根本,其他的东西都是围绕着气血而运行的。一旦血气不足,脏腑功能可能会随之衰退,机体抗病能力也会慢慢下降,病邪便有了可乘之机,造成甲状腺结节、乳腺结节、囊肿等各类疾病。
气血是生命活动的基础物质。老话常说:人活一口气。从中医角度讲,气是人体的动力,血是这个动力的源泉。《黄帝内经》说:“人之所有者,血与气耳。”气和血一阳一阴,气无形而动,属阳,血有形而静,属阴。人体一旦气血不足就会导致脏腑功能的减退,引起早衰的病变。
在中医理论中,气血是人体的生命之本,充足的气血可以滋养人体、振奋精神,还能帮助身体驱邪疗疾。人老了,气血也会随之衰弱,抵抗疾病的能力下降了,人体也会出现苍老之态,这是自然现象,我们无法更改。但是,如果气血衰弱过快,也会反过来加速人体衰老。因此,想要衰老来得晚,补好气血是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