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香港7月6日电 全国港澳研究会副会长刘兆佳日前接受新华社记者专访时表示,香港国安法限制的是极少数人危害国家安全的“自由”,保护并放大广大香港市民“免于恐惧”等自由,相信随着司法实践的进行,越来越多港人会感到更加安心。
『思想界』栏目是界面文化每周一推送的固定栏目,我们会选择上一周被热议的1至2个文化/思想话题,为大家展现聚焦于此的种种争论与观点冲突。她在医院的ICU里深度昏迷了13天,全身90%以上烧伤焦黑,甚至身上有些肉已经烧熟。
新华社香港12月11日电 题:止暴制乱 维护人权——香港国安法令市民重获免于恐惧的自由新华社记者刘明洋 丁梓懿去年发生的“修例风波”,让香港一度陷入“黑暴”肆虐的动荡局面,市民生命财产和自由权利遭受严重侵害,国家安全面临巨大风险。
秋斗,过去是劳工争取免于恐惧的工作权、生存权的呐喊。莱猪食安争议,岛内“在野党”得不到理性监督的空间;中天新闻台遭NCC“不予换照”羞辱,一个1994年运营迄今的老牌电视台,政府说关就关,企业主血本无归,几百名员工瞬间失业。
主持人 | 何婕 嘉宾: 张维为 | 复旦大学中国研究院 院长 郑若麟 | 复旦大学中国研究院 研究员 主持人何婕:刚才两位嘉宾说到了,我们中国过去这些年来在人权促进事业上所作的大量努力、我们的智慧,也对比了西方的人权观念。
主持人 | 何婕嘉宾:张维为 | 复旦大学中国研究院 院长郑若麟 | 复旦大学中国研究院 研究员主持人何婕:刚才两位嘉宾说到了,我们中国过去这些年来在人权促进事业上所作的大量努力、我们的智慧,也对比了西方的人权观念。
哲学和政治思想往往是呼应时代的,因此,伴随着近年西方发达国家内部政治极化的滋长和民粹主义(尤其是右翼民粹主义)的崛起,自然而然会有不少学者将反思的焦点集中于西方的所谓自由主义体制,而仅在2023年,就笔者所见,即已有三种相关题材的新著问世,这未必直接宣告了西方自由主义体制的终结,
会前,中国人权研究会向大会提交5篇书面发言,主题涉及新时代中国促进性别平等与妇女发展的实践与经验、新时代西藏人权事业发展的经验和成效、从多方面看当今西藏宗教发展现状、少数民族语言文字的保护和现代化发展、合作打击恐怖主义是对人权的最好保障等。
来源:环球时报 【环球时报报道 记者 李艾鑫 谷棣】今年4月,在美国马萨诸塞州剑桥市举办的一场关于“中西制度对比”的辩论中,在国际社交媒体上拥有很大影响力的法国企业家阿诺德·贝特朗胜出。《在社会稳定、繁荣和自由方面,中国治理模式是否优越于欧美治理模式?》是这场辩论的主题。
来源:人民日报 美国一些政客长期漠视本国民众生命权,却对他国人权指手画脚,暴露出十足的虚伪和霸道。他们最应该并有责任做的是正视并解决自身问题,让美国人民真正拥有免于枪支暴力恐惧的自由枪支暴力是美国最严重的社会问题之一。
在东方卫视2023年7月31日播出的《这就是中国》节目中,复旦大学中国研究院院长张维为教授和复旦大学中国研究院研究员郑若麟先生,一起回顾和讨论了30年来中国在人权促进方面的大量实践,以及对国际人权促进事业的发展做出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