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说一下“寒包火”吧,属于外寒里热,体表风寒外束,体内一团火闷在里头,这种情况常见于感冒发热,哮喘、肺炎,会有什么表现呢?怕冷怕风的同时烦躁口渴,怕风怕冷是因为体表风寒散不出去,口渴烦躁是因为内热郁积在体内,会出现这种情况的人平时体质是比较好的,属于“实证”。
现代生活中,人们接触电子产品的时间明显增加,很多人出现用眼过度导致干眼症的情况。干眼症,一种常被忽视的疾病,是成人常见的眼部疾病之一,近年来逐渐低龄化,研究显示青少年中也有相当比例的干眼症发病。什么是干眼症?
秋分后,凉风一吹,有的人鼻塞流涕、喷嚏不断、咽痒咳嗽,有些人皮肤瘙痒,有些人会觉得全身关节像“漏风”似的,凉风直往骨头缝里钻,有些人会胃痛、肠鸣、腹泻……这些在中医里都是“怕风”所致。中医认为,“风”邪是常见的致病原因,易兼夹寒、湿、燥、热等邪气而伤身。人体之所以能抵御外邪侵袭,是因为“正气”的存在。负责抵御风邪的“正气”,中医称作“卫气”,属阳气的一种,为肺宣散之气,具有温养内外、护卫肌表、抗御外邪、滋养腠理、开阖汗孔等功能。
中医常说“百病生于寒”,寒是大部分疾病的源头,寒气重的人主要表现是阳气虚衰,比如怕风、怕冷、不敢吃凉的,这些都是阳气不足的表现,这种寒气如果长时间不调理的话,也会侵入的肌肉、关节,引起中医上的“痹症”。
夏日烈日炙烤,本是人体穿着最清凉的季节,但是有一部分人在这个季节还穿着长衣长裤,甚至戴护具,穿秋衣秋裤、羽绒服,自我感觉十分惧怕风冷,有的甚至描述“骨头往外冒冷气”“冷到骨头里面去了”,多数持续半年以上,甚至十数年。
感冒是生活中很常见的一种高发疾病,而感冒中有两种很常见的类型,那就是风寒感冒和风热感冒,虽然二者只有一个字的差别,但是它们的治疗及注意事项却有很大的区别。如在感冒初期,如果未能及时识别感冒类型,不能合理应对,可能会加重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