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苏属于一种非常多见的唇形科紫苏属的植物,更属于一种临床应用特别广泛的中药材,它含有大量的不饱和脂肪酸、烟酸、核黄素、蛋白质、迷迭香酸等各类物质,这些物质可以起到非常强的养生保健以及辅助治疗一些疾病的功能。而且紫苏全身皆可入药,尤其是紫苏的叶子、紫苏籽以及紫苏的梗,对身体健康有着非常强的保健作用。
紫苏是解表药里的一味药,药食同源,随处可以买到,更被称为浑身上下都是宝。紫苏味辛,性温,可解表散寒,常用于治风寒,如风寒犯肺证表现为发冷发热,怕风,鼻塞流清涕,咳嗽气喘,痰稀清白,兼见头身痛楚,舌苔薄白而津润,中医称此证为风寒表证,即风寒感冒。
紫苏在日常生活中很常见,叶片有紫色、淡红、翠绿、淡白等颜色。在古代,紫苏归类于“荏类”植物,因为气味辛香如桂皮,所以叫“桂荏”,又因为它种植遍布大江南北,品种不同,叫法不一样,有香苏、白苏、野苏、苏子等称呼。
紫苏梗又名苏梗,为紫苏或同属植物白苏P. frutescens Britt 的茎。桔梗以其根茎结实梗直而得名,又名白桔梗、苦桔梗,为桔梗科多年生草本植物桔梗Platyc-odon grandi florum A. DC. 的根。
相信很多女性怀孕期间最害怕的事情是生病感冒,感冒虽然是很常见的多发病,但是由于怀孕期间的特殊性,孕妈妈在此期间做什么都格外小心翼翼,因此常见的感冒也会让孕妈妈如临大敌,担心感冒会对胎儿产生影响而不敢轻易吃药,从而错过最佳时机。
紫苏宜药宜食入药分为紫苏叶、紫苏梗、紫苏子,食用多为紫苏叶。紫苏叶、紫苏梗、紫苏子,尽管同出一物,但功效有别。紫苏叶(简称苏叶)紫苏,最早记载于《本草经集注》中,苏同酥,舒畅的意思,因其色紫或紫绿,具有调畅气机的功效,而得名。紫苏为唇形科植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