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山大佛是我国最著名的文物古迹之一,它高达71米,开凿于唐代中期,总共历时约九十年。在我个人看来,乐山大佛对各类游客都非常友善,无论是喜欢历史、古迹的人,还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知之甚少或不感兴趣的人,都能被大佛的雄伟所震撼。
这种担心是可以理解的,毕竟水火无情,但是乐山大佛历经千年,其排水系统历经千年检验。乐山大佛位于四川省乐山市南岷江东岸凌云寺侧,濒大渡河、青衣江和岷江三江汇流处,是弥勒佛坐像,通高达到惊人的71米,是中国迄今最大的一尊摩崖石刻造像。
1981年,四川乐山大佛前,突然出现了一个高鼻梁蓝眼睛的外国人。仰望着70多米高的佛像,让他惊叹不已。这个外国人,就是美国摄影家比尔·霍克。当时,他来到中国考察乡村建筑,游历各地并拍摄了大量照片。比尔·霍克下面这组老照片,拍摄的是1981年的四川乐山。
四川省乐山市内的乐山大佛,是当地著名的旅游景点,佛像端坐于风雨之中千年,依然巍峨耸立、姿态庄严。然而人们却有一个疑问,乐山大佛为何会直接暴露在外?其实在古代,乐山大佛是拥有佛阁,只是由于一个原因被彻底毁掉。这究竟是怎么回事?考古专家又能否对佛阁进行复原?
据记载,乐山大佛始凿于唐开元年间,最初的发起者是一位叫做海通的僧人,海通死后,剑南西川节度使章仇兼琼继续主持修建事宜,中途章仇兼琼因调任长安,工程被迫暂停,直到40年后,新一任节度使韦皋接过续建的重任,历时90年,经三代匠人的努力,大佛终于建成。
经历了1300年的风风雨雨,大佛依然宝像庄严,从1914年,法国学者谢阁兰拍摄的大佛开始,一张张的老照片让我们看见了不同时期大佛的状态,正是因为先人无数次的修复和整理,才让我们看见如今这个世界著名的文化遗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