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光讯(记者 芮扬 张伟 通讯员 凤县宣传)近日,凤县的林麝养殖户们纷纷迎来了家庭新成员“林麝宝宝”。圈舍里一只只美丽活泼、灵动可爱的小林麝或上蹿下跳、活动身躯,或静卧休息、惬意地享受着温暖的夏日时光。幼崽的到来,也为养殖户们带来了一年的“好收成”。
四川新闻网理县8月3日讯(罗蕤 刘星)近日,理县成功救助一只林麝幼崽。7月29日上午,古尔沟新桥村村民高代勇在窝笋地里浇水时,看见一只酷似小鹿的动物在地里觅食,心里想着曾在林业局发的在宣传图片上见过,好像是獐子,当即报告了县环林局和县森林公安局。
#夏日生活打卡季#麝香大名,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在我国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作为一种名贵的中草药和香料,在中国古代,麝香曾被广泛应用于宗教、医药、美容等方面,它是一种被称为“麝”的神秘动物分泌出来的,这种动物形状似狐狸、蹄似驴、尾似鸡、口鼻下吸气,肛门下出麝香,眉县1农民深山养40只
林麝-麝科麝属动物[动物简介]林麝(学名:Moschus berezovskii)麝属中体型最小的一种。成年林麝体重体重6~9kg,体长630~800mm,肩高小于500mm。林麝的外形特征是雌、雄麝都不长角,雄麝的上犬齿发达,长而尖,露出口外,呈獠牙状。
原本胆小如鼠的林麝,如今不但不怕人,反而会顺势跳到人背上来,好像要给人“踩背”。近日,太白县王家堎镇板桥村李永霞家养的林麝,因会给客人“踩背”,成了十里八村人见人爱的“大明星”。6月20日,记者在李永霞家的林麝圈棚里看到,这些林麝大都呈棕色,小的体重有十多公斤,大的接近二十公斤。
从2018年至2020年分三期实施,总投资1.78亿元,流转土地200亩,对270间圈舍进行提升改造,新增分散养殖圈舍3000间,栽种桑叶、红萝卜等作物50亩,带动农户发展白芨、猪苓、天麻等中药材种植400亩,建成集养殖、科研、观光、休闲于一体的现代化农业示范园区。
中新网四川新闻10月18日电 (邵理燕 毛埴垣)金秋十月,汶川县绵虒镇红旗村秋意渐浓,汶川县两河林麝养殖专业合作社的林麝养殖基地里,一排排圈舍格外的醒目,合作社的左述贵正在为林麝准备“早餐”。养殖基地的林麝。
原标题:华亭 林麝养殖拓宽增收致富路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田丽媛 通讯员 张小兵时下,来到位于华亭市砚峡乡东沟社区的林麝产业示范园,林麝的“住所”整齐排列,一只只林麝或悠然进食,或跳跃玩耍,或安然静卧。“别看林麝小,它可是增收致富的‘宝’。
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四下基层”的重要批示精神,更好地展示全县在经济运行、社会发展等各领域取得的成绩,张家川县融媒体中心“四下基层”全媒体采访小组,深入张家川县各乡镇、基层一线,采写更多“沾泥土、带露珠、冒热气”的报道,以在全社会引起共鸣、推动共识、形成共振,激发奋进的强大正能量,为全县经济社会发展营造浓厚氛围。
近段时间以来,安装在云南省保山市昌宁澜沧江县级自然保护区内的红外相机监测拍摄到林麝、黑颈长尾雉、猕猴等多种珍稀野生动物觅食活动的珍贵影像,显示了保护区内野生动物的和谐共生。视频由昌宁县融媒体中心提供画面显示,深夜的森林万籁俱寂,一只身材高大、体格健壮的林麝在密林中安静地觅食。
来源:【甘肃广电-视听甘肃】漳县武阳镇积极探索特种养殖,全力推进林麝人工养殖规模化、标准化,建成定西市第一家林麝繁育基地,激活了乡村发展活力,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新动能”。漳县植被丰富,生态环境好。林麝别名香獐、香子等,雄性林麝分泌的麝香是名贵中药材,也是一种高级香料。
(宝鸡新闻网 张超)三月伊始,气温回暖,在太白县太白河镇东青村林麝养殖产业园里,一只只美丽活泼、灵动可爱的林麝上蹿下跳,甚是招人喜欢。据福建漳州片仔癀公司工作人员介绍,最近一次提取麝香797克,总价值约32万元。林麝养殖已经成为该县拓宽群众增收致富的“新引擎”。
央广网兰州11月21日消息(记者李红军 通讯员张小兵)“别看它小,它可是增收致富的‘宝’。”甘肃省华亭市砚峡乡慧源麝业负责人赵建刚说,养殖一对林麝,一只公麝一年产麝香约20克,价值8000元,一只母麝每年产两只崽,价值45000元,一年就能带来5.3万元的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