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5月28日,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自2021年1月1日起施行。民法典共7编1260条,大到经营公司,小到孩子起名,都能从民法典中找到依据,所以说民法典和老百姓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被称为“社会生活百科全书”。
现行《继承法》当中,遗产范围使用列举的方式,包括公民的收入、房屋、林木、文物、著作权等,而民法典草案则不再进行一一列举,而是扩大为“遗产是自然人死亡时遗留的个人合法财产”,这意味着只要是自然人合法取得的财产,都属于遗产,可以被继承,网络财产、虚拟货币等都概括其中。
案例:前不久,王女士来到天津市滨海公证处咨询法定继承公证事宜。王女士表示,她的父亲王老先生于2020年6月过世,留有私产房屋一套,母亲早年已过世。现王女士和她的妹妹申请办理法定继承公证。经公证员询问发现,王女士的哥哥在2019年过世,其有子女一人,即王女士的侄子小王。
中国首部《民法典》已经于今年的1月1日起正式开始实施了,相较于之前的《民法通则》,《民法典》中有不少法条是发生了变化的。对于我们普通老百姓而言,《民法典》中那些冗长的法条未必都和我们自身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但其中的继承法篇却一定是和我们每个人脱不了干系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2021年1月1日正式实施,作为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综合性民法典,其对遗产继承也作出了不少新的规定。其中一点就是,:将侄子侄女以及外甥、外甥女纳入继承人范畴,在特定条件下,可以继承叔叔伯伯的遗产。其实实质是代为继承的最新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