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味地黄丸,是北宋儿科名家钱乙所创立的。是钱老前辈从《金匮要略》中的名方"肾气丸"中,减去桂枝、附子形成的方剂。肾气丸是医圣张仲景为了治疗肾阳不足的病证,而设立的方剂。钱老前辈从肾气丸八味药中,减去温阳补火的桂枝与附子,余下的药及其用量比例仍和原方一样。
六味地黄丸出自宋代太医钱乙所著《小儿药证直诀》,本来是用来治疗小儿发育五迟的方子,后人却多用它来滋补肾阴,后人凭借“三补三泄”的经典配方衍生出了“地黄丸七兄弟”,接下来,就让我们走进地黄丸系列,来看看“地黄丸七兄弟”到底有啥不同。
中医认为,肾为先天之本,关乎健康与寿命。说到补肾,很多人会提起六味地黄丸。但补肾有很多讲究,补肾的药物也琳琅满目,地黄丸的家庭中共有八个兄弟,它们个个身手不凡,但其性能、主治疾病却并不大相同,在临床服用时,应根据各自特长对症选择服用。
“地黄丸”家族是一个大户人家,其中最有名的成员要数六味地黄丸,后世将其尊为滋补肾阴之祖方,并根据其六味地黄丸衍化出一系列的名方如知柏地黄丸、麦味地黄丸、归芍地黄丸、杞菊地黄丸、明目地黄丸等,现已分别制成中成药在临床广泛使用。
六味地黄丸选自宋代太医钱乙所著《小儿药证直诀》卷下“地黄丸”方,是滋阴补肾的代表方药,适用于肾虚、头晕耳鸣、腰膝酸软、消渴、遗精等症。方中重用熟地黄,滋阴补肾,填精益髓,为君药。山萸肉补养肝肾,并能涩精;山药补益脾阴,亦能固精,共为臣药。三药相配,滋养肝脾肾,称为“三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