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过电视剧《雍正王朝》的人们,想必都会记得雍正即位后推行的三大改革政策:摊丁入亩、士绅一体当差一体纳粮和火耗归公。对于前两者,大家应该都比较了解,至少从字面意思上也能猜个大概。但至于火耗归公,可能会相对陌生些。那么,这个“火耗归公”究竟是什么意思?雍正为什么要大力推行这项政策呢?
康乾盛世是中国封建社会最后一次发展巅峰期。自清初顺治皇帝入关至康熙皇帝主政数十年间,清军先后平定南明政权、各路农民起义军、西北边患及三藩叛乱,发展环境趋于稳定,康熙皇帝执政后期开始着力恢复民生、发展生产。
雍正是大清很有作为的一位皇帝,他在康熙晚年的九子夺嫡中胜出后,成为了大清的第5位皇帝。康熙时期,大清进入了强盛时期,但是康熙晚年的时候,也出现了不少矛盾。雍正继位后,为了消除弊端,化解矛盾,推行了3大改革:摊丁入亩、官绅一体当差纳粮和火耗归公。
之所以如此,其根本原因还是由于统治者在俸禄水平高低的权衡上存在某种失误,以及在基本的俸禄制度以外未加以其他框架进行纵向或横向地限制,最终导致整套机制往往陷入这样一个尴尬处境:俸禄水平过高,会加重国家财政负担;水平过低,则致使众多官员难以做到廉洁奉公,以至于最后还是殃及百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