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1000多年前佛教传入中国后,逐渐中国化并成为中华传统文化之一,对老百姓日常生活的影响可谓是无处不在,最明显的就是有很多善信会在家里供奉菩萨像,做生意、干买卖的人,大多还会在店里或厂里供财神像,虔诚一些的,身上还会佩戴吊坠、佛珠,每天都会上香礼拜,逢初一、十五,还会去寺院烧香拜佛,祈福许愿。
三年前遇到一些事情之后,找了一个师傅帮忙看看,师傅让供奉佛,之后自己也虔诚的请了好几尊回家。供奉了三年多,可是自己还是一如既往的不顺,做什么都不成事,各种阻力,总是明明看到钱,就是抓不到钱,所以特别的烦恼。
一直以来,许多人都在关注这样的问题:佛前供奉之物能否取回?对于这个问题,答案可谓是五花八门。首先,基于《优婆塞戒经》的观点来看,无论在任何寺庙的各个殿宇之内,设立香桌,将香、花、果实、食物等等物品供奉,倘若没有得到相关负责人员的许可,那么所有的供品都不能够擅自拿走。
神本无形,真无辙迹,随方设教,随缘化身,而宫观之所以铸造神像,并以日夜祷告,乃是由于吾人对神仙祖师尊崇礼敬,所以借神像以表仰慕之意,通过叩拜以存想神仙祖师的容貌,将神仙祖师时时刻刻存于心中、如在身旁,借此也能够对吾人产生督促警示之效,使得我们在离开宫观殿堂之后,亦不至堕落随流。
如果讲供奉神(佛)的禁忌,真是很多,而且这些禁忌都是被很多的善男信女忽视的。有的人自己或家人连年病痛,家宅失和,或者生意越来越差,门庭冷清,连年亏损。诸如此类的不利因素,都有可能是在供奉神(佛)时,自己不自觉的触犯了供神(佛)的禁忌,神灵在这些不利的条件之下,有心无力或无心帮助。
我国历史悠久,有着很浓厚的民俗文化,从古至今,民间流传着很多俗语,涉及到各个方面。比如“东西五不送,送了人财空”这句俗语,从字面意思解释,有5种东西不能送人,如果送给了他人,可能会导致人财两空,朋友没有了,钱财也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