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网络上出现了一个有趣的话题#现在的语言已经通货膨胀了#看完热榜,天塌了宝,只是“喂”亲爱的,只是“你”爱你,只是“感谢”可这都是我聊天中的常用词汇啊是谁聊天第一句话“宝宝~”宝子们的语言系统膨胀到了什么程度呢有的朋友已经膨胀到十级啦!
大家有没有过这样的经历:一来就被不认识的同学叫“宝宝”?不敢说“了”“嗯”“好的”,一律改成“啦”“嗯呐”“好嘟”?句子后面必须加上“~”或者表情包?近期,话题“现在的语言已经通货膨胀了”就登上了热搜榜。
“杀疯了”“大无语”“笑不活了”“绝了绝了”……夸张极致的表达方式,越来越成为网生代的日常交流习惯。多字叠用、大词小用、无梗不用,这种不断拉高情绪阈值的语言风格,引发人们对于“通话膨胀”的担忧。“通话膨胀”,就是语言的通货膨胀。
这两天看到一个消息,英国的通货膨胀率已达到7%,这是30年来最高数据,但是通货膨胀到底意味着什么?二月份的这一数据是6.2%,1992年的3月份是7.1%,也就是说30年来英国的通货膨胀指数首次突破7%。
□肖文琦(山西财经大学)在当今社会,随着互联网的迅猛发展,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方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从面对面的沟通,到如今的线上交流,语言作为沟通的媒介,其形态与内涵也在悄然发生着变化。近来,一种被称为“语言通胀”的现象的视频,引发了广泛关注和讨论。
B站UP主“云社_”制作的视频《论当今的通话膨胀》,将“通话膨胀”这种语言现象编进了相声段子中,借鲁迅先生的漫画形象,调侃语言表达的“超发与贬值”。二十世纪前半叶,著名社会学家李安宅写下一篇题为《论语言的通货膨胀》的文章。
□孔德淇简洁准确的“漂亮”一词,如今非要表述为“美炸了”“绝绝子”“仙女下凡”;原本一句冷静客观的“这件事很有趣”,非得说成“这事儿简直太绝了,一整个爱住”……很多网友可能都发现了,网络语言陷入了一种不断“膨胀”的怪圈,仿佛不如此便无法传达真情实感。
强加意义,强上价值,会阻碍我们靠近真相1月4日以来,演员李明德连发多条微博称《三人行》剧组搞区别对待,称全组围读时男一号缺席,主演耍大牌,现场走戏自己穿着单衣在零下十七度的长春等了40分钟,来了后男主角台词却说得驴唇不对马嘴。他进组后被踢,疑似理由却是他“耍大牌”等。
近日,网络梗“公主请”爆红。据说,如果你从没用过甚至从没听过以“公主请”打头的用语的话,那么你已经落伍于互联网潮流。这个互联网新“梗”,不仅被人用于亲子配偶之间的搞笑,也被一些商家用于“双十一”促销和带货直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