吹玻璃是门绝技,没有点肺活量还真不行!要把玻璃变成想要的形状,不仅需要肺活量,还要靠技巧。最大的热源就是车间的玻璃熔炉,熔炉里面的玻璃溶液需要加热到1500摄氏度,工人再用吹杆把溶液取出来,工人取出来溶液之后,料的多与少就不能再增减,这需要靠工人的手感和经验去操作。
原标题:山西小城把玻璃吹向世界,这位女工匠做到了中国日报山西记者站 记者 朱兴鑫 | 王文东 冯涔韵三百年前,一群勇敢的晋商跨越1万多公里的欧亚大陆,开辟出了一条古茶道,将中国茶的绝佳风味带向世界。他们未曾料到,还意外地带回了一项外国玻璃工艺的制作奥秘。
来源:中国日报网 三百年前,一群勇敢的晋商跨越1万多公里的欧亚大陆,开辟出了一条古茶道,将中国茶的绝佳风味带向世界。他们未曾料到,还意外地带回了一项外国玻璃工艺的制作奥秘。在山西省祁县的一间玻璃吹制车间,40岁的拉挺工罗琴琴是为数不多掌握这项玻璃制作技艺的女匠人。
新华社太原5月23日电(记者李紫薇 唐诗凝)“玻璃一开始是舶来品,到祁县后,在代代工匠的努力下,变成了当地重要产业、工人的糊口活、展示中国文化的‘小窗口’。”在位于山西省祁县的红海玻璃文化艺术园展厅里,祁县玻璃器皿(玻璃烧制技艺)工艺省级非遗传承人李健生对记者说。
来源:中国日报网 《中国日报》12月5日第7版截图三百年前,晋商将茶叶远销至欧亚各国,同时也带回了玻璃器皿的制造工艺。40岁的山西省祁县人罗琴琴,是山西大华玻璃实业有限公司的一名拉挺工,也是为数不多掌握玻璃拉挺工艺的女手工艺人。她说:“我对待每件产品都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
三伏天,广东云浮市郁南县西江玻璃厂吹制车间,玻璃吹制工陈卫正面对着1500摄氏度的热熔炉,手上蘸取了玻璃料砂的金属棍在炉中均匀旋转,炉火将他的侧脸轮廓映照得更清晰。中等大小的玻璃灯罩,陈卫一天可以吹出300个。
西楚网讯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会用到很多玻璃制品。但是你知道这些玻璃制品是如何做出来的吗?其实它们大部分是吹出来的。玻璃吹制是一门技术,其目的是为了让玻璃成型。而培养一个技法纯熟的吹玻璃师傅,大约要花上两到三年的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