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第一财经 橘安随着节后汽车价格战升级,不少消费者把买车列入“待办清单”,在选车、购车过程中,配套的汽车金融服务方案是消费者的重要考量。汽车金融服务商往往以低价首付、低息贷款、低价车险等优惠条件吸引购车者,但背后可能暗藏玄机,消费者需要擦亮眼睛。
来源:【新甘肃】□ 付 彪近日,北京消费者张杰(化名)对记者反映称,自己遭遇了手机“以租代购”陷阱。原来,张杰在某租赁平台购买了一台苹果14Plus(256GB)手机,以租代购分期12个月,每期还款492元,已经还了7期。
《法治日报》记者了解到,“以租代购”是指一种汽车融资租赁的购车模式,购车者先以租车的方式使用汽车,每月向汽车融资租赁公司支付租金,直到付清合同中双方达成的金额或者达到一定期限后,汽车从租赁公司处过户至购车者个人名下。
《中国银行保险报》记者了解到,近两年来,多家经营车险业务的保险公司在承保“以租代购”公司新车保险业务中,不同程度遭遇因大量集中退保导致大额佣金损失的疑似欺诈行为,个别公司佣金损失超千万元,似已形成“集中退保骗佣黑产”。
近期,不少消费者反映遭遇手机“以租代购”陷阱,相关讨论引发关注。“以租代购”即消费者对租赁产品按期支付租金,获得使用权,租赁到期后选择退还或买断。在这种模式下,消费者可通过信用数据取代高押金,以较低成本对价格较贵的新产品进行试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