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 明 : 本 文 内 容 均 引 用 权 威 资 料 结 合 个 人 观 点 进 行 撰 写 , 文 末 已 标 注 文 献 来 源 及 截 图 , 请 知 悉 。1949年9月,北京城内是解放后焕然一新的模样,与此同时,开国大典被定在了10月1日,各项准备工作都在加班加点进行着。
游览天安门城楼,得知49年国庆举行开国大典的时候。南侧的十根大红柱之间,曾挂着8盏大型宫灯。慎重考虑后,决定其中的3对交由天安门管委会和有关博物馆收藏,而另一对,东二和西二位置上的灯笼,由中国嘉德拍卖公司拍卖,拍卖所得捐献给北京贫困山区,解决饮水问题和“希望工程”。
灯笼,在中国传统文化里,代表着喜庆,代表着繁荣,是人们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在实物上的体现,在节日和重大庆典活动上都要悬挂,这就是所谓的大红灯笼高高挂。悬挂灯笼,不仅能烘托喜庆的氛围,也能让人看见更加美好的未来。
1949年10月1日,天安门广场,新中国第一面五星红旗冉冉升起,中国的历史从那天起翻开崭新的篇章。再回首,热血澎湃依旧。这抹红色的背后,是多少人一生的守护。国庆长假期间,让我们一起重温开国大典前后震撼人心的时刻和背后的故事,向革命先辈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