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太岁头上动土”是中国的一句老话,指的是在太岁的方位上动土兴工,就会惊动太岁,亦会伴随有灾祸降临。古代迷信地认为这样必然招来祸患。后来用“太岁头上动土”比喻敢于触犯强暴,它表明一种文化忌讳。 那么太岁究竟是真有其物,还是人们臆造出来的呢?答案就是确有其物!
要搞明白这个事儿,需要从木星开始说,木星,也就是岁星,大约12年又回到同一天区,古人将黄道带均匀地分成12个等份,使冬至点处于其中某一等份的中点。然后按照岁星在天空移行的方向,即由西向东分为12个等份,即称为“十二次”。岁星在某次,就是某年,称为岁在某次。这就是岁星纪年法。
时间过得真快,感觉刚刚到腊月没几天,一转眼今天已经是腊月十八,距离过年还有11天的时间。腊月是农历十二月,之所以会将十二月称作腊月,是因为这个月的天气适合风干制作腊味,所以便有了“腊月”之称。十二月除了有腊月这个叫法以外,还有除月、末冬、腊冬等叫法。
“城隍”是人格化的中国城市守护者,最早是老百姓对于城墙与壕沟的朴素信仰,明代以后才被官方纳入体系。城隍庙从此成为官方祭祀系统中的一环,承载着地方治理与道德教化的重任。上海城隍庙,当属现今全国最出名的城隍庙之一,是来沪旅客必游之地。
各位朋友,大家好,我是胡楠,今天来讲民间择日第二课,今天咱们就开始给大家讲民间择日的具体内容,我们说过,民间则日主要是大众都比较认可的民间常用的一种方法,民间最常用的就是通书,也就是老皇历,当然现在手机app就可以代替通书了,可能黄历上有些内容很多人不明白是什么意思,这期内容就给各位分享这部分的内容,
黄历中国旧时的一种历书。除载有农历月、日和农时节气外,并有“宜忌”等迷信内容,如某日宜祭祀,某日忌出行,某日喜神在何方等。皇历历书。旧时由钦天监编制、皇帝鉴定后颁布使用,故称。以封面用黄纸,又称黄历。黄道指太阳。古代历法家以为黄道日子是吉日,作事相宜;黑道日子是凶日,作事不利。
按照老规矩,在安排各种重要活动事项之前,尤其是在远行之前都要择日而动。明日五一,按照我国古代历法,在十二建星择吉中明天为“收日”,收日对应的是黑道凶日,提醒大家牢记:1不去、2不搬、3不动,老规矩要懂得。
2024年的最后一天,我们迎来了农历的最后一个月——腊月。而明日就是腊月初一了,这也意味着过年的脚步更近了。而且腊月是新年前的最后一个月,大家都要为过年做准备,所以在民间也有不少规矩的,比如老辈人就常说“进了腊月门,五事不问人”,这其中到底是哪五件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