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网记者 李丹 青岛报道近日,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营造喜庆祥和的节日氛围,即墨区移风店镇双塔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开展了“我在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过春节——手造送福气,欢喜过大年”活动。此次活动特别邀请了当地村民及儿童共同参与,体验传统鸟笼制作,感受大欧鸟笼文化的独特魅力。
蛇年春节临近,烘托节日氛围的花灯制作迎来繁忙时刻。在襄垣县下良镇西故县村宁襄情工艺美术制作有限公司,琳琅满目的花灯等民俗工艺品整齐地摆放着。今天,请跟随襄垣融媒记者一起去探访该村手工艺品的制作技艺,一同感受传统文化带来的浓浓年味。“制作花灯看似简单,其实需要很多步骤。
民俗手艺邂逅传统春节,年味才够醇!2022年1月,在新春来临之际,南沙工人文化宫以职工需求为导向,结合新春民俗传统文化,开展了“2022年迎新送福新春民俗体验系列活动”。该系列活动共分六场,涵盖中国结编织、插年宵花、剪纸、新春灯笼装饰灯制作、节日插花、现场书写春联福字派送等。
年前回了趟淄博,逛了逛中国陶瓷琉璃馆。去年春夏,因馆藏的珍贵陶瓷琉璃文物,这个馆一度跻身网红打卡地。最近,它又获得了新一波关注:一款名为“龙龖龘”的手造新品,出圈走红。“龙龖龘”有多红?从订单量与营收就可略知一二。
来源:【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2月5日讯(通讯员 李园莉 郭婷婷)为进一步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营造文明和谐、喜气祥和的节日氛围,2月2日下午,长沙市天心区文源街道金汇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携手湖南知唯文化开展“我在新时代文明实践站过春节”主题活动暨“巧手剪纸迎新年 传统技艺共传承
中新网徐州1月30日电(朱志庚)农历腊月二十,苏皖交界之处的桃园乡村大集“年味”渐浓,喜庆的大红灯笼、对联早早地沿街挂起。大街上,抽着旱烟袋赶集打散酒的耄耋老人、围着糖画摊子打转转的幼童、赶着过年回家举办婚礼的打工人……人潮涌动,处处洋溢着浓浓的年味儿。
澎湃新闻记者 朱喆每到岁末,一张张花样各异、造型独特的剪纸作品承载着新春的美好祝愿,出现在千家万户的窗户、门头,春节可能是人们离这门传统手艺最近的时候。对85后石勤玲而言,剪纸成为她每日必修已经快12年了。
“小孩小孩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过了腊八,春节消费逐渐火起来了。1月9日,在金水区黄岗庙乡村记忆文化园西90米非遗小镇,一家生产非遗花馍的工作坊十分忙碌,几名工人正在紧张制作一家公司为开年会定做的“福袋”馒头、“元宝”馒头。
来源:【邢台日报-邢台网】“二十三,糖瓜粘,灶君老爷要上天”。按照习俗,在农历腊月二十三小年这天,人们都有祭灶吃糖瓜的传统,期盼新的一年里日子越来越好,平安甜蜜。糖瓜也是只有过年才吃得到的美味,在邢台南和区史召乡果寨村,村民祖祖辈辈有做糖瓜的传统,这里的糖瓜远近闻名。
迎新春,年味浓。连日来,河南省焦作市马村区九里山街道组织了缤纷多彩的迎新春系列文化活动,传递浓浓年味,营造欢乐祥和的春节氛围,赢得辖区居民点赞。巧手剪窗花,欢乐迎新春过新年剪窗花是春节传统习俗,寄予着人们对新年、新生活的美好期盼。
河南日报客户端记者 王小萍 王雪红 通讯员 王童欣 姚丁忆“这一炉马上烤好了啊!快来吃吧!”烧炉师傅在现场吆喝着,不到十分钟,出锅的炉馍在热气氤氲中一抢而光。2月2日,在河南义马泰山路街道狂口社区,辖区组织的第一届炉馍节在农历小年正式拉开帷幕。
春节,作为中国人庆祝传统新年的重要节日,已成功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今年新春佳节,东城区以丰富的非遗活动为载体,让古老非遗在新年焕发出新的活力,为市民带来别具一格的“非遗之年”体验。春节期间,东城区的非遗活动精彩纷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