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们提起“攘外必先安内”这句话,都认为是蒋介石率先提出来的,这样理解是错误的。之所以我们把“蒋介石”和“攘外必先安内”两者联系在一起,是蒋介石歪曲了这句话的内涵并身体力行,下面我就给大家解释一下这句话的原意,以及是谁最早提出来的这句话。
抗日战争,对中华民族而言,有很多胜利的经验需要总结和继承,也有很多惨痛的教训需要汲取。这其中,一个最为致命的偏向,是刻意遮蔽了蒋介石贯穿整个三、四十年代的“消极抗日,积极反共”的路线。比如,著名的卢沟桥抗日战争纪念馆,就把一开始设置的国民党“消极抗日,积极反共”展区,改成了“正面战场,继续作战”展区。遮蔽了蒋介石“消极抗日,积极反共”的一面,就无法解释抗日战争为什么会打得那么艰苦?
“攘外必先安内”这句话最早出自于北宋时期的赵普之口,但是让这句话变得妇孺皆知的却是蒋介石。那么攘外必先安内到底好不好呢?这还用说,肯定是不好的。有些人也许会有不同的想法,那么我们来说说攘外必先安内为什么不好。
了解中国现代史的人,对于一句话应该不陌生:“攘外必先安内”。长期以来,学界几乎公认这句话是蒋介石用来“围剿”红军而任凭日军入侵的罪证。但这句话的出处却与蒋介石无关,它源自于“半部论语治天下”的宋朝宰相赵普。宋太宗继承宋太祖的皇位之后,对于国内外的政治环境有着不太乐观的判断。
截至目前,我国共发掘出200余个稻作遗址,他们的分布,南北跨北纬24°—38°,东西跨东经108°—121°,长江中下游流域不仅数量上是最多,分布也最为密集,下游集中在太湖地区,中游集中在湖南、湖北两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