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人民日报】本报合肥1月20日电 (记者徐靖)全超导托卡马克核聚变实验装置(EAST)1月20日获得重大成果,首次实现1亿摄氏度1066秒稳态长脉冲高约束模等离子体运行,再次创造了托卡马克装置新的世界纪录。
这是氢原子可以开始融合成氦的阈值,在这个过程中释放出可持续的能源。这项重大突破还没有达到中国科学家在2021年创造的1.2亿摄氏度的纪录,但是与美国普林斯顿等离子体物理实验室的同事合作的牛津郡专家们表示,托卡马克能源公司的反应堆更小,运行时的等离子体加热功率更小,这可能为第一个聚变电站铺平道路。
英国原子能管理局8日发布公报说,位于英国牛津郡的欧洲联合核聚变实验装置(JET)在退役前最后进行的实验中,创造了核聚变反应能量输出的新世界纪录。据该局介绍,这项实验于2023年下半年实施,仅使用0.2毫克燃料就在约5秒的时间里,通过核聚变反应持续产生69兆焦耳的能量。
《环球时报》记者20日从中核集团核工业西南物理研究院处获悉,10月19日下午,中核集团核工业西南物理研究院科研团队再传佳绩,中国新一代“人造太阳”科学研究取得突破性进展,HL-2M等离子体电流突破100万安培,创造了我国可控核聚变装置运行新纪录,标志着我国核聚变研发距离聚变点火迈进了重要一步,跻身国际第一方阵,技术水平居国际前列。
央视网消息:1月20日,中国有“人造太阳”之称的全超导托卡马克核聚变实验装置(EAST)在安徽合肥创造新的世界纪录,首次实现1亿摄氏度1066秒的高约束模等离子体运行,标志我国聚变能源研究实现从基础科学向工程实践的重大跨越。“人造太阳”是什么?如何理解这个突破?
1月20日,有“人造太阳”之称的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全超导托卡马克核聚变实验装置(EAST),创造了新纪录。这一位于安徽合肥的实验装置,首次实现1亿摄氏度1066秒稳态长脉冲高约束模式等离子体运行。什么是“人造太阳”?这一实验突破究竟意味着什么?人类离核聚变发电还有多远?
4月13日,记者从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获悉,4月12日晚21时,位于合肥的有着“人造太阳”之称的世界首个全超导托卡马克核聚变实验装置EAST,创造了新的世界纪录,成功实现了403秒稳态长脉冲高约束模等离子体运行。
1月20日有中国“人造太阳”之称的全超导托卡马克核聚变实验装置(EAST)取得新突破其首次完成1亿摄氏度1066秒“高质量等离子体运行”这是中国科研团队向着聚变发电的未来迈出的一大步也是人类向着清洁能源未来迈出的一大步中国“人造太阳”加快实现聚变发电因核聚变无限、清洁和安全的特性
1月20日,记者从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获悉,被称为我国“人造太阳”的全超导托卡马克核聚变实验装置(EAST)取得新跨越,成功实现超1亿摄氏度、1066秒稳态长脉冲高约束模等离子体运行,再次创造托卡马克装置高约束模运行新的世界纪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