猛犸新闻.东方今报首席记者 夏萍/文 12月30日深夜,新年伊始,郑州街头一则暖心的故事在寒冬中上演。当晚10点多,冷风咧咧,一对农民夫妇在郑州街头卖红薯,俩人在刺骨的寒风中不停地“搓手”、“跺脚”,冻得直哆嗦。
一个烤红薯,温暖一座城!寒冷冬日,郑州街头,一辆卖烤红薯的三轮车,悄悄汇聚着来自四面八方的爱心,越来越多的人驻足扫码让爱心形成闭环。“我没给烤红薯定价格,因为我觉得爱心无价!”卖烤红薯救助同学女儿的窦俊艳,用自己的坚持温暖着身边的人,也被来自陌生人的善意援手不断“击中”心灵。
河南日报客户端记者 何可 通讯员 宋跃伟“感谢李刚书记,感谢彩玲主任。你们又一次帮我卖了红薯,还卖了个好价钱。不然我这么多红薯真不知道该卖到哪里呢。”11月10日,拿到2.528万元红薯款,罗伟第一时间给李刚、张彩玲发去了感谢信。罗伟是登封市石道乡后河村建档立卡贫困户。
在郑州街头,发生了一件看似平凡却又无比温暖的事:一对残疾夫妻的红薯摊迎来了一位特殊的客人——一位摄影师,他提出用照片换取红薯,夫妻二人爽快地答应了,还关心摄影师是否遇到了困难。这一简单的场景,却蕴含着令人动容的力量。
“屈膝马蹄足的畸形残疾”,是骨科医生,对这位双腿后天残疾32岁小伙司郑启,所做的诊断说明。司郑启双腿残疾的状态,已经持续了近30年。“现在就想多接点单多挣些钱,把自己的腿治好。”从2022年2月份开始,在郑州从事接单跑腿工作的司郑启,每天从早7点工作到晚12点。
12月11日,河南郑州,在东风路附近的一个过道口,51岁的侯大妈守着自己的小摊,等着顾客前来买烤红薯。据了解,侯大妈老家是周口的,来郑州打工已经有十几年了。“现在,两个儿子大学毕业后,都在郑州工作,我自己做点小生意,能给他们贴补一些生活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