筷子作为中华饮食文化的重要象征,不仅预示着古人向文明迈进了一大步,而且也彻底改变了中国人的饮食习惯。时至今日,筷子这种简单又实用的餐具,已经流传了3000多年。在中国人的心目中筷子不仅是餐具,而且也有很多文化寓意和禁忌。
中国人使用筷子用餐是从远古流传下来的,古时又称其为“箸”。日常生活中对筷子的运用是非常有讲究的。用餐前筷子要整齐地码放在饭碗的右侧,用餐后则要整齐地竖向码放在饭碗的正中。绝对禁忌以下几种种筷子的使用方法。三长两短。这意思就是说在用餐前或用餐过程当中,将筷子长短不齐地放在桌子上。
作者:上海筷箸文化促进会 王国杰民俗起源于民间,是原生态的。民俗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它是地域长期形成的集体风俗。“民俗是一种群众智慧的结晶。”(《民俗学概论》钟敬文主编。上海文艺出版社)。民俗不能凭空创造,更不是文人的主观想象、张冠李戴、似是而非、拔高美化、艺术加工。
吃饭的餐具有很多,但最能代表我们中华文化的餐具,那无疑要非筷子莫属了。筷子在中国有近三千年的历史,筷子发明于中国,后传至朝鲜半岛、日本、越南等地。在今天的中国、日本、韩国等地筷子是人们常用的进食工具,全世界使用筷子的人也占百分之三十。
小时候我身体不太好,经常生病,每次生病老妈都会找来三根筷子和一只碗,碗里放少量水,然后把三根筷子并拢直立在碗里,嘴里叨叨念着一些逝去的人的名字,念到谁刚好筷子立稳了就说是那位在缠着我,然后就会找来锤子和嘴里含一口水,把嘴里的水向碗喷出去的同时用锤子把碗也打碎,说是这样它就不敢来了。
上下有5000多年的历史,这期间孕育出很多的传统文化涉及吃的、穿的、住的等,同时我们也是一个礼仪大国,在过去古人对自己的言行举止,举手投足间都是有讲究的,但是很多文化到现在已经慢慢的退化了,也就没那么多讲究了。
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孔子就提出了克己复礼,来规范我们的行为习惯。因为三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是非常不吉利的一个数字,而且人们在祭祀的时候,才会上三道菜,放三杯酒,以表示对死者的尊敬,因此,人们不自觉地就把三和使者联系在了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