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模式的存在除了限制青少年使用时间、互动打赏等行为,同样重要的是为青少年提供健康、有益、有趣味性的内容,但明显许多视频直播APP的青少年模式并未做到这一点。记者实测发现,许多视频直播APP设计青少年模式时用力过猛,直接把青少年关进了“幼儿园”。
8月2日,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就《移动互联网未成年人模式建设指南》公开征求意见。其中提到,将全面升级“青少年模式”为“未成年人模式”,推动模式覆盖范围由APP扩大到移动智能终端、应用商店,实现软硬件三方联动,方便用户一键进入模式,为未成年人营造安全健康的网络环境。
暑期,许多家长为孩子沉迷网络不能自拔而发愁。记者在采访中发现,2019年就已推出的“青少年模式”,却很少有家长使用。在《2021年全国未成年人互联网使用情况研究报告》中就曾指出,“青少年模式”自2019年推出以来,使用率偏低,设置过“青少年模式”的人不到五成。
近日,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官方微信公众号发布《移动互联网未成年人模式建设指南》(以下简称《指南》),进一步强化未成年人网络保护,充分发挥未成年人模式在防范网络沉迷、优化内容建设方面的积极作用,营造更加健康安全的网络环境。
随着互联网和电子产品的迅速发展,为了防止青少年过度沉迷网络,很多应用程序都上线了青少年模式。微信作为热门的社交工具,为给青少年提供健康的成长环境也拥有该功能。开启「青少年模式」后,微信摇一摇、看一看、搜一搜、直播、游戏、购物、微信豆、表情商店等相关功能将自动关闭不可访问。
近日,微信因上线“青少年模式”上了微博热搜,引发网友热议。记者查询微信官方公告后得知,微信的“青少年模式”开启后,小游戏、小程序、视频号、搜一搜以及摇一摇等功能会受到一些保护限制,家长可以根据具体情况设置允许访问范围,开启和关闭青少年模式需要验证微信密码。“青少年模式”源起青少年防沉迷系统,该系统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的指导下,在短视频平台试点上线的软件系统。该系统引导家长及青少年选择“青少年模式”,对于呵护未成年人健康成长、行业履行社会责任、营造良好网络环境具有创新性的意义。目前,已有多款软件上线了“青少年模式”。那么,我市家长对“青少年模式”使用情况如何?记者针对于“青少年模式”随机采访了我市近20名中、小学生的家长和老师。
北京日报客户端 暑期,许多家长为孩子沉迷网络不能自拔而发愁。记者在采访中发现,2019年就推出的“青少年模式”,却很少有家长使用。为减少未成年人网络依赖、保护未成年人隐私信息和人身安全而建的“青少年模式”,为何叫好不叫座呢?
暑假期间,不少孩子都会使用电子产品,在查资料、上网课以外,也会浏览一些自己感兴趣的帖子或视频。但孩子看了些什么?有没有少儿不宜的内容?家长们甚为关心,为保险起见,也尝试开启App的青少年模式。那么,青少年模式实际呈现效果如何?近日红星新闻记者体验了孩子常用的几个主流平台。
为进一步强化未成年人网络保护,充分发挥未成年人模式在防范网络沉迷、优化内容建设方面的积极作用,营造更加健康安全的网络环境,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近日发布了《移动互联网未成年人模式建设指南》(下称《指南》)。
□ 法治日报记者 韩丹东□ 法治日报实习生 刘 洁“一些浏览器有大量暴力色情信息还不能设置青少年模式”“明明开了青少年模式,孩子还是能进行游戏充值”“App里有不适合孩子看的内容,但开了未成年人模式,一些有用的内容也看不了了”……时值暑期,不少家长都在为孩子使用各类手机App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