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父母家有三个孩子,打她记事起,她就知道她不是他们的亲生孩子,是他们捡来的,她小小年纪就要干这干那,承担起烧饭喂猪的家务活,看着自己的妹妹弟弟什么都不用干,衣来伸手,饭来张口,没人不觉得是理所当然,谁叫她是老大呢,养父母总是这么说。
有句话说:“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乡村的变迁也大致如此,并非是一夜之间就成了今天的状态。留在乡村里的人口,现在大多数是老弱病残,以及留守儿童,这大半是因缺乏生存技能和技术能力的缘故。打工潮在乡村已经有两代人了,但如何才能改变打工的身份,显然值得更多的思考。
时间一日复日,年复一年,不断重复着的相遇和离别。轻描淡写的相遇,咫尺天涯的离别,这就是时间留给我们仅存的意义。它被一段段文字记录下来,被一个又一个人背负。12014年2月14,黑夜还没有开始登台演出,熙攘的人群仿佛都在漫无目的地游荡,一如当时的我。
那年我在上海,因为工作过年不能回家,在那个城市,我记得大年三十的晚上,早早的10点就睡了,没有年夜饭,只有泡面,加一根香肠,吃着泡面看着手机里放着春节晚会,感觉一个人的年,真的没什么好过的,没有父母,没有家人的年,总感觉少了点什么,只能玩手机听听音乐,无意中听到小时候听到过的《流浪歌》一种悲伤的感觉从心中而来,真想回家,虽然不能做点什么,但是家人在一起总有说不完的话,总比我一个人在这里强。
听到这个熟悉的旋律,你是否会想起24年前,那个唱出无数打工人离家心酸的歌手陈星?这也让陈星的童年生活充满了苦涩,无论是在穿着还是在饮食上面,陈星都比别的同学差很多,小孩子之间偶尔也会比比,每当讲到谁谁谁穿了新衣服,谁谁谁又有什么好吃的时候,陈星都不敢说话,也不愿意多呆,他会选择默默地走开,贫穷让他觉得越发自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