淞沪会战:地不分南北,年不分老幼,至今闻之仍落泪“欲要亡其国,必先灭其史;欲灭其族,必先灭其文化”。1937年8月13日—1937年11月12日,轰轰烈烈的中日淞沪会战打响!中日双方共有约100万军队投入战斗,战役本身持续了三个月,双方伤亡人数多达四十万!
淞沪战役,代表中国近代最团结的一场战役。动员了当时三分之一的兵力, 几乎集结了全国所有精锐部队。其中包括最精锐的中央军、教导总队、川军,还有各个派系的桂军粤军,即使北方的西北军、东北军同样参与了这场惨烈的保家卫国之战中。
以伤亡30余万人的代价在上海顽强地狙击了日军长达三月之久。中央军投入了一半以上的主力部队。部队番号如下:第1师、第3师、第6师、第8师、第9师、第11师、第14师、第36师、第51师、第58师、第60师、第61师、第67师、第78师、第87师、第88师、第98师、炮兵第2团、炮3团、炮4团、炮8团、炮16团、炮42团。
东北军在东北经营多载,那时的东北,物产丰富,粮食充足,工业发达,拥有一流的军工厂、炼钢厂和造船厂,钢产量达日本的40%,且依靠煤炭和铁矿石等资源,东北当时有一套完备的工业体系,可以造船、造枪、造155毫米的榴弹炮。
西安事变后,东北军被国民政府整编为6个军,参加伟大的抗日民族战争抵抗日寇。驻地河南南阳,1937年8月奔赴河北战场参加涿保会战,在沧县和静海力战日军第十师团第10联队,死伤惨重,被迫撤出战场。
东北三省当时一共三千万人,而日本关东军却有六十多万军队和一百五十万日本移民,可以说东北抗日武装比关内面临的困难更大,但是这些生长于白山黑水的汉子在极其艰苦的环境下也没有放弃反抗,一直坚持到抗战胜利,抗战史对东北抗日的评价“时间最持久,条件最艰苦,牺牲最大”,三个最没有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