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水北调,跨越山川河流,经过城市乡村,将中国南部丰沛的长江水源源不断输送到缺水的北方。南水北调是我国最大的水利工程,从长江下游、中游、上游规划了东、中、西三条调水线路,与长江、淮河、黄河、海河相互连接,构建起中国水资源“四横三纵、南北调配、东西互济”总体格局。
29日,中新网记者随“奇迹中国天河筑梦”——南水北调工程网上主题宣传活动采访团走进南水北调中线焦作段总干渠了解到,原来是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地的丹江口大坝加高了14.6米,中线工程全线高差控制在98.8米,实现全程自流,而焦作地势为西高东低、北高南低,北上的“南水”在焦作境内需要拐弯自西向东流至焦作市东部,再拐弯北上。
目前,南水北调东线一期工程启动了2024—2025年度全线调水,供水范围涉及济南、青岛等13个市。目前调水情况如何? 台儿庄泵站,也是“南水北调”东线工程长江水进入山东的“第一站”。水渠里的水翻动着波纹,这是因为水下有水泵在运转。本次东线的调水会持续到明年五月底,调水量是11.
央视网消息:2024年,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全线通水10周年。记者从中国南水北调集团了解到,截至6月12日下午3时20分,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已向北京输水达到100亿立方米,直接受益人口超过1600万。
自1855年黄河改道至今,大量泥沙淤积,河床抬升了近169年,形成了地上悬河。从东平湖南侧明显看出湖面也大大高于呗南侧的地面。南水北调东线无法避开这条高高在上、横跨东西的卧龙。那么滚滚长江水是如何过黄河的呢?
近日,伴随着抽水泵站的轰鸣声,江苏全面启动南水北调2024至2025年度调水,将向山东供水11.25亿立方米,开启南水北调东线一期工程第12个年度的调水工作。南水北调东线工程的源头,在南濒长江、北连淮河的江都水利枢纽。
林州过去是十年九旱,土地贫瘠的地方,背井离乡,逃荒要饭是儿时的童谣,为了生存,为了发展,新中国成立后,在党的领导下,顶着压力与质疑,全县人民团结一致,艰苦奋斗,历经十年,在山西人民的支持下,从山西省平顺县引水,铸就了人间天河—红旗渠。
截至2月5日,南水北调东中线一期工程已调送600多亿立方米的清水北上。在这条不可或缺的供水生命线背后,有着众多“黑科技”在支撑,也正是这些最新成果的应用,确保了工程安全平稳运行,滋润华夏大地。2月6日,技术人员在检查南水北调配套工程北京大兴支线机场连接线的管道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