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皇宫是皇帝和后妃子女生活的地方,也是皇帝举行朝会、进行日常办公的地方,是古代门禁最为森严的地方。然而,在清朝咸丰年间,竟发生了一桩超级荒诞的事件,一个穷小子,竟然混进了皇宫,而且还成了皇宫的常客,还做起了皇宫的生意。
“设上馒头诳人眼,新罗百姓逛紫城。”故宫在明清两代,也被称为“紫禁城”。“紫”寓意的是天上的紫微星,古人好观天象,他们发现,不管其他星星在天上如何旋转移动,紫微星始终保持在中间的位置没有改变,所以古人也因此用紫微星象征帝王独尊的地位。而“禁城”是指皇帝的住所,寓意百姓严禁入内。但就在这样一个严密防守,甚至是一只苍蝇都飞不进来的紫禁城内,竟然出现了一个差点在养心殿门口卖馒头的人物,根据“清宫档案”中记载:曾有一个卖馒头的人,把馒头卖进了皇宫,甚至差点还卖到了皇帝的面前。
在古城北京中心位置,在清代都城风水线上,一座宏伟瑰丽、肃穆壮观的“院落”威严地矗立在那里。这个曾经既神秘又神圣的“院落”,就是明清两朝皇帝的宫室、“天朝”的心脏——紫禁城。清朝建立之初,宫禁严明,护军骁勇,禁城也较为安然。
然而就是在这样一个防守严密,连苍蝇都飞不进去的地方,在清朝咸丰年间却上演了神奇的一幕,据《清宫档案》记载:一个挑着担子卖馒头的男子,居然把馒头卖进了皇宫里,最让人震惊的是,他卖馒头差点卖到了皇帝的养心殿门口。
紫禁城始建于明永乐四年,建成于明永乐十八年,历时十四年。占地近八十万平方米,筑房约八千多间,是世界上现今保存最完整、规模最庞大的古代宫殿建筑群。这里,居住过从明成祖朱棣至清末代皇帝溥仪两朝共二十四位帝王。
紫禁城历代都是守卫森严,宫内宫外似如两个世界,引得布衣平民都遐想联翩,但却终究“禁”不住想来宫里的人。皇宫之内竟然有市井小贩随意出入,并且持续了两年之久,这段传奇故事还是要从一个不知名的布衣小贩王库儿开始说起。出入无阻竟是多种巧合都说无巧不成书,王库儿频繁进出宫卖馒头,却无人起疑
在武侠世界中天地会是造反专业户,但在真实的历史中,天地会和洪门的造反是有的,但真没那么狂热,否则满清的君主恐怕都死上了好几回了。天地会虽然自称在康熙年间就已经出现,但它第一次出现在清朝的官方档案中是在乾隆年间,嘉庆年间满清官方对天地会的评价就是“原非造反,且亦不能造反”。
还是皇帝与众位大臣商议国事的军机要处,国家大政方针莫不出于此,绝对是最核心、最重要的地方。可就算是王公大臣,以明清为例,平常上个早朝什么的,一般也只能到达紫禁城内廷的正宫门乾清门之前就只能止步于此,之后,便是帝后寝宫,绝对不可再进一步。
“王以民为天,民以食为天。”无论是达官贵人还是贫民百姓,都离不开“吃喝”二字。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大臣们上朝的时间就确定了,那便是鸡鸣之时。按照如今的时间来说,应为凌晨四点多。如此早的时间,家人们往往还在睡梦之中,叫醒全家只为吃一顿早餐,显然是不可能的。那么凌晨上朝又该去哪吃饭呢?
话说1851年9月的一天,刚好是清朝最后一个秘密立储继承皇位的咸丰皇帝登基的第一年。顺天府宛平县有个小贩名叫王库儿,正挑着担子四处溜达叫卖。突然发现路边有一物闪闪发光,见四下无人立马捡起一瞧,乖乖,原来是进出紫禁城的特别通行证:禁宫腰牌。